【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古村落不断消失 调查员工作被称“和推土机赛跑”
  作者:记者 张演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0-19 | 点击数:4611
 


      记者 张演钦报道:“天有缺,女娲补之;地有缺,架桥而渡之。”一座不起眼的石桥跟前,石碑碑文如是写道。梁文伟弯下腰去,仔细看了,然后掏出相机,把它拍了下来。旁边,是一棵参天大树,梁文伟左右看看,也把它拍了下来。这是梅州兴宁柿子坪村白水村。梁文伟是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办公室副主任,今年70岁,13日至16日随考察组在梅州考察古村落。

  10月15日,梅州梅县文联主席曾令文强烈要求记者去看梅县的古村落。在梅县,记者认识了县文联副秘书长陆敏。记者发现,曾令文和陆敏对梅县古村落的一砖一瓦均了如指掌,如在雁洋镇雁下村敦叙堂,曾令文忽然对考察组的人说,这根木柱下面,有当时的钱币!

  考察组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在梅县雁洋镇雁下村和松坪村,村民还放起了鞭炮,敲起了锣鼓,迎接考察专家的到来。一问,原来都是村民自发组织的。陆敏笑着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子的,那时候根本没人理我们,我们一个屋一个屋去解释,也拿出文件给他们看,他们还是半信半疑;我们要进屋拍摄,他们更加不肯。因此,一开始,陆敏每天都扎在村里做沟通工作。记者来到梅县茶山村,茶山村现在已经被认定为国家级古村落,村公司经理黄达明是最感激调查人员的人。不过,一开始,他也不相信调查人员。陆敏说,后来他觉得我们很有毅力,就提供了申报材料,并带着我们去拍照,我们在每个房屋深入了解,一开始没有范本,半懂不懂的,后来看到了省民协的申报指引,才完善起来,从一开始的十几页材料,到后来的厚厚一叠。

  “最大的困难是人手不足和经费缺乏。”陆敏说。她原来在县畜牧局,2009年被抽调来文联,专事古村落调查。工作队伍只有陆敏一个“80后”,其他都是50岁以上的人。梅县文联原来是没有电脑的,陆敏去的时候配了一部;也没有司机,所以陆敏又兼职司机。此次第三批古村落调查5月18日启动,很快,陆敏走遍了梅县12个镇,圈定了8个自然村,仔细咨询专家后,最后筛选了7个上报省民协。   

  陆敏说,调查要很细,比如每一座民居都需要明确纪年,所以都需要村民配合。7个自然村,近40座民居,工作量很大,而且时间紧。有时候村民的说法不一,怎么办?陆敏便多方证实,老建筑上的每一个字都不能放过,因为它们可能会提供明确的纪年信息。“老师很关键,当地私塾的退休老师很关键。他们比较有文化,注意收集老资料。可还是有个屋子,怎么问也问不出来,最后是在翻遍了族谱才弄清楚的。”

  陆敏他们的调查范围不仅仅是老建筑的物质形态,此外还包括非物质的民间故事、谚语等;所以最后还得请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的兄弟协会来完成录音、录像等工作。“曾主席忙坏了。”陆敏说。低调的曾令文不愿意多谈自己,但有人告诉记者,为了调查古村落,他“一直在路上”,光轮胎就坏了两三个。   

  2007年,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全国率先发起了省级古村落抢救计划———“广东省古村落保护专项工作”。五年来,他们组建了一支涵盖民俗学家、历史学家、建筑学家、美学家等在内的专家学者队伍,奔走在岭南17.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深入到乡村开展田野调查,普查梳理了近200个古村落,并制定了《广东省古村落认定标准》、《广东省古村落抢救保护实施方案》。2008年9月和2009年12月,分别向社会公布、推荐了第一批和第二批广东省古村落共64个,第三批古村落普查评定工作目前正在紧张开展中。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古村落不断消失,因此他们的工作被称为“在和推土机赛跑”。
 

  文章来源:中新网-羊城晚报 2011年10月18日 17:3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晋军]“乡间艺术”新崛起
下一条: ·人民日报:警惕文化的“过度商业化”
   相关链接
·[关旭耀]资本介入下古村落公共空间的变迁、消解与重构·[高忠严]社会变迁中的古村落信仰空间与村落文化传承
·古村落保护如何留住乡愁·古村落:学术研究不可忽略的角落
·乡村振兴战略拓宽古村落活化之路·中国古村落活态保护大会在河南鹤壁召开
·保护古村落 留住我们的乡愁·濒临消失的中国古村落:10年间减少90多万个
·古村落保护需要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大数据如何为古村落画像?
·中国各地拯救正在消失的传统村落·[陈新民]对高演古村落重塑乡土民俗调查
·[应超群]关于浙西应氏古村落文化生态的调查报告·[魏娜]槐树信仰的生活化体现及不同视角下的表达
·[高忠严]社会变迁中的古村落信仰空间与村落文化传承·[邓启耀]谁的祠堂?何为遗产?
·安徽黄山:以产权流转破题古民居保护利用·[苑利]中国非遗保护的启示深深影响其他遗产的保护
·广东江门:“仓东计划”唤醒古村落·[魏娜]芳华再现:古村落在时代发展下的人文价值探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