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11 日,长大非遗社团成员邹艳妮在松滋“卸甲坪山歌”传承人宁远俊家中,学唱山歌《隔山隔岭隔个崖》。
鼓盆歌、马山民歌、挑担围鼓……和许多地方一样,在荆州,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老玩意”,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民间艺术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很多非遗项目濒临灭绝。
在荆州,有这样一个大学生社团--长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与研究社团(简称“长大非遗社团”)。该社团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暑假,长大非遗社团又组织社团成员奔赴各自家乡或留在荆州进行非遗调查。近日,记者倾听了他们与非遗的故事。
长大学生触摸非遗
7 月11 日,长大非遗社团成员李雪南、邹艳妮、刘蕾在指导老师卢川的带领下,走近松滋“卸甲坪山歌”.
一曲山歌,一把二胡。
“隔山隔岭,隔个崖;唱个山歌甩过来;你接得起来你就,接起来;你接不起来,我不怪;买卖不成情义在……”听着省级非遗传承人宁远俊边拉着二胡,边唱《隔山隔岭隔个崖》,邹艳妮开始跟着老人一句一句学。
“这句声调是起声,这句是平声。”宁远俊写下歌词后,在词谱上画起了声调的波浪线。“你接得起来,你就接起来!”唱完这句,宁远俊指着歌词“接起来”说,这个音要用松滋方音说出来,声调是起声,声音要嘹亮。然后,宁远俊在这句歌词上标出向上扬起的箭头。
山歌响起,一旁正在玩耍的宁远俊两个孙子,也时不时跟着和几句,她的小女儿卸甲坪土家族乡文化站站长宁颜艳也跟着唱。一时间,寂寥的土家房,在动听的歌声中,竟也透出无限柔情。
傍晚时分,由指导老师卢川带队,大家离开了老艺人的家。在路上,他们碰到一位覃姓大婶,当他们提出想听山歌时,覃大婶用山歌的形式唱起了《唱支山歌给党听》。他们边回味着山歌音调,边跟着唱。那高亢嘹亮、曲调优美的“山歌”回荡在风景优美的卸甲坪土家族乡的乡间小路上,也唱进了他们的心里。
与此同时,长大非遗社团成员卿苗、赵杰、张周平、周晶等16 个学生分别回到重庆、四川、沈阳、新疆、恩施、宜昌……进行家乡非遗采风。采风内容涉及曲艺、传统音乐、戏曲、传统美术、民俗等类别。
绝活岂能成“绝唱”
“听宁远俊爷爷说,他小时候经常听到农民在田间劳作时唱山歌,而现在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在家的年轻人不兴学山歌,年老的又没有精力唱。卸甲坪土家族乡这个山歌之乡,已经没有唱山歌的环境了。”李雪南说,她在卸甲坪土家族乡住了四天,除那天在宁远俊爷爷家感受优美的山歌外,就再也没有听到过。
查资料、访村民、拜访宁远俊、采访宁远俊的小女儿宁颜艳……“这四天,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心酸。这么好的山歌,怎么就只剩下一个老人独作词独唱曲,独自望眼欲穿了呢?”邹艳妮说,宁远俊是原卸甲坪土家族乡文化站站长,他的小女儿宁颜艳,原本在外务工,现在在父亲的召唤下,回到家乡接替父亲。但文化站收入微薄,她丈夫只得常年在外务工贴补家用。
“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刘蕾说,宁远俊爷爷一句一句教我学唱山歌,可是我压根听不懂松滋方言,我只能望着他摇头。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楚网 2011年9月15日 09:03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