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首页民俗与教育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吴丹]拂去历史的尘封:对荆州高校学生非遗体验的思考
  作者:吴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9-15 | 点击数:13964
 


7 月11 日,长大非遗社团成员邹艳妮在松滋“卸甲坪山歌”传承人宁远俊家中,学唱山歌《隔山隔岭隔个崖》。

 

  鼓盆歌、马山民歌、挑担围鼓……和许多地方一样,在荆州,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老玩意”,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民间艺术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很多非遗项目濒临灭绝。

  在荆州,有这样一个大学生社团--长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与研究社团(简称“长大非遗社团”)。该社团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暑假,长大非遗社团又组织社团成员奔赴各自家乡或留在荆州进行非遗调查。近日,记者倾听了他们与非遗的故事。

  长大学生触摸非遗

  7 月11 日,长大非遗社团成员李雪南、邹艳妮、刘蕾在指导老师卢川的带领下,走近松滋“卸甲坪山歌”.

  一曲山歌,一把二胡。

  “隔山隔岭,隔个崖;唱个山歌甩过来;你接得起来你就,接起来;你接不起来,我不怪;买卖不成情义在……”听着省级非遗传承人宁远俊边拉着二胡,边唱《隔山隔岭隔个崖》,邹艳妮开始跟着老人一句一句学。

  “这句声调是起声,这句是平声。”宁远俊写下歌词后,在词谱上画起了声调的波浪线。“你接得起来,你就接起来!”唱完这句,宁远俊指着歌词“接起来”说,这个音要用松滋方音说出来,声调是起声,声音要嘹亮。然后,宁远俊在这句歌词上标出向上扬起的箭头。

  山歌响起,一旁正在玩耍的宁远俊两个孙子,也时不时跟着和几句,她的小女儿卸甲坪土家族乡文化站站长宁颜艳也跟着唱。一时间,寂寥的土家房,在动听的歌声中,竟也透出无限柔情。

  傍晚时分,由指导老师卢川带队,大家离开了老艺人的家。在路上,他们碰到一位覃姓大婶,当他们提出想听山歌时,覃大婶用山歌的形式唱起了《唱支山歌给党听》。他们边回味着山歌音调,边跟着唱。那高亢嘹亮、曲调优美的“山歌”回荡在风景优美的卸甲坪土家族乡的乡间小路上,也唱进了他们的心里。

  与此同时,长大非遗社团成员卿苗、赵杰、张周平、周晶等16 个学生分别回到重庆、四川、沈阳、新疆、恩施、宜昌……进行家乡非遗采风。采风内容涉及曲艺、传统音乐、戏曲、传统美术、民俗等类别。

  绝活岂能成“绝唱”

  “听宁远俊爷爷说,他小时候经常听到农民在田间劳作时唱山歌,而现在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在家的年轻人不兴学山歌,年老的又没有精力唱。卸甲坪土家族乡这个山歌之乡,已经没有唱山歌的环境了。”李雪南说,她在卸甲坪土家族乡住了四天,除那天在宁远俊爷爷家感受优美的山歌外,就再也没有听到过。

  查资料、访村民、拜访宁远俊、采访宁远俊的小女儿宁颜艳……“这四天,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心酸。这么好的山歌,怎么就只剩下一个老人独作词独唱曲,独自望眼欲穿了呢?”邹艳妮说,宁远俊是原卸甲坪土家族乡文化站站长,他的小女儿宁颜艳,原本在外务工,现在在父亲的召唤下,回到家乡接替父亲。但文化站收入微薄,她丈夫只得常年在外务工贴补家用。

  “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刘蕾说,宁远俊爷爷一句一句教我学唱山歌,可是我压根听不懂松滋方言,我只能望着他摇头。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楚网 2011年9月15日 09:0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万建中 主编:《新编民间文学概论》
下一条: ·高校学子迷上“非遗”传承体验区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
·[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
·[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王娜]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王晨]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唐璐璐]饮食成为非遗:意义建构、批量生产与隐匿的商业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