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竣工(图)
  作者:张连杰 宋珊珊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7-14 | 点击数:5410
 



 

  (记者 张连杰 实习生 宋珊珊)为了保护、挽救、发展中国民间艺术的奇葩——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作为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之一,国内规模最大、最具专业性的木版年画博物馆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历时两年多精心施工建设,昨天宣告竣工。目前布展工程已经接近尾声,将于本月20日正式开馆。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在建筑规格、展品数量、馆藏丰厚上位居中国年画博物馆之首。

  天津杨柳青年画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产量、印绘结合的形式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年画艺术的杰出代表,被公推为“中国年画之首”。其造型方式和艺术风格汲取了中国工笔重彩画和民间版画的精华,笔法细腻,色彩艳丽,题材丰富、生动、有趣。其内容凸显民俗传统,成为人们迎接新岁的重要载体。2004年,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被文化部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单位”。

  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具有浓郁特色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主题的公益性展馆,展馆外观为仿古建筑,建筑面积3535平方米,展览面积1724平方米,整体展线446米,展示杨柳青木版年画600余幅,收藏自明代以来年画万余张,古版6400余块。展厅分为“历史传流”“戏曲故事”“古版藏珍”“仕女娃娃”“世俗生活”“戴齐画坊——保护发展”“中国年画集锦”7个展厅,各展厅依照年画题材配合展览,设计了呼应年画作品的实体景观,还原了年文化的民俗民风,使展览内容更加立体生动。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入口处两边侧立一对高2.5米、宽1.2米的巨型门神,是由馆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文达带领三位木刻工艺师用时一个月雕刻而成,堪称经典之作。进入大厅左侧是一幅以过年为题材的年画作品《新年多吉庆,合家乐安然》。画长8.5米,高2.4米,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年画作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人们合家欢乐的场面。大厅右侧侧立一面大型浮雕,以清道光二十六年《津门保甲图》的刻本,还原了史上最早的杨柳青镇的风貌。

  “历史传流”展厅内很多藏品都是此前从未公开露面,弥足珍贵的孤本藏品,处处彰显历史痕迹。立轴大画,《大福星》(又称《三星在户》)为明代的作品,也是博物馆内年代最早、尺幅最大的一幅孤本。明代末年,年画刚刚开始发展,整体画风上还延续着北宋时期工笔绘画的传统,整幅画面为纯手工绘制,人物形象生动写实。展厅内立体展柜中展出的木版是馆内珍藏的老版,道光年间的“十八魁”和“乾隆爷下关西”的线版和套版,是从大量的木版中精挑出来的,处处彰显着历史的痕迹。

  其他展厅也都精心设计,以各具特色的形式,展现了杨柳青年画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根据杨柳青年画《四郎探母》的画面设计的泥人景观塑造了7个人物,每个泥人高约90厘米,造型逼真,真实还原了当时舞台演出《四郎探母》中《见娘》这一折戏;44个大型展架,依照贡尖、三裁等不同规格、体例依次摆放6400余块古版,构成了我国年画藏版保护最为完整、最为厚重的实物成果;“仕女娃娃年画”寓意吉祥富贵,表现人们安居乐业,抚育儿女,人财两旺的淳朴愿望和生活情趣;逢年节张贴年画的多重文化含义,不仅是驱邪祈福的原始遗存,也是对社会家庭伦理道德潜移默化的宣传;旧时民居造景还原了一个过去中国北方三连间民居造景,形象地表现了旧时家家户户贴年画的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当年贴年画的讲究;展览还展示了天津杨柳青画社自1958年建社以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发展历程与保护成果。

  “中国年画集锦”展厅展示了全国不同地域的5家代表年画,分别为四川的“绵竹”年画、江苏的“桃花坞”年画、山东的“杨家埠”年画、河北的“武强”年画和河南的“开封”年画,呈现了我国年画流派纷呈的艺术风格和各地年画鲜明的地方特色。

  天津杨柳青年画博物馆的建立对研究天津以及中国北方地区的民俗民风,乃至中国美术史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章来源:中新网-天津日报 2011年07月14日 16:54

上一条: ·民间绝技异彩纷呈 华夏绝艺汇聚松桃
下一条: ·宗家沟:日月山下多神话
   相关链接
·[王海娜]佛山木版年画中的神衣及其民俗事象研究·[赵元征]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艺术交流与互动
·[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孙芳]木版年画的产业链构建
·[徐晨蕾 李晓东]历史、集散与发展:东丰台木版年画艺术特征研究·[孙芳]年画的流动:大运河山东段木版年画的研究
·[孙冬宁]画中有戏·[张宗建]鲁西南地区年画画店、产地及文化区研究
·[孙芳]大运河山东段木版年画文化空间的建构·[张兆林]聊城木版年画生产传承中的女性角色研究
·[张兆林]艺术形式˙民俗物象˙群体生计·[王京]在实际调研中认知民俗学的实践意义
·[李新昌]凤翔木版年画《西游记》的艺术风格探析·[陈英丽]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现状调查与非遗保护反思
·[张兆林]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体性项目传承人保护策略研究·[肖海明]试论清代《天津天后宫行会图》的叙事结构和象征意义
·[程宜]佛山木版年画作坊和店铺研究·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在天津召开
·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座谈活动在天津举行·[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的人文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