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郑荣健]燕赵有戏
——一场赛事折射出来的河北地方戏曲生存现状
  作者:郑荣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7-11 | 点击数:8517
 


  一座头顶风笠、肩挑长枪、衣袂飞舞的雕像兀自立在夜色中,目视前方,身影绝然。这是河北省霸州市李少春大剧院外的一座铜雕,为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在京剧《大雪飘》中塑造的林冲形象。雕像气质豪迈,俨然一股燕赵慷慨之气。然而,对霸州市民们来说,“好戏”更在李少春大剧院里。6月26日至28日,由河北省文联、河北省剧协主办的“霸州杯”第六届中国戏曲红梅大赛河北省选拔赛在这里举行,让戏迷们大饱眼福。

  据了解,选拔赛已办过5届,经选拔,先后共有48人参加中国戏曲红梅大赛获得红梅大奖和金奖。此次比赛设专业表演组、专业器乐组和业余表演组,共232名选手报名参赛,并有104名选手进入决赛。经过3天角逐,孙娜等16名选手、冯雷等2人分别获得选拔赛专业表演组、专业演奏组红梅大奖。霸州市也被授予了“河北省戏曲之乡”称号。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北省文联主席裴艳玲,河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景之,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刘卫红及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有关领导出席颁奖晚会。
 

  盘 点:参赛剧种多 队伍很齐整

  “跟往年相比,这次比赛参赛选手的队伍很齐整,文戏武戏都有,唱念做打各方面的功夫都很到位,表演水平也提高了。”河北省剧协副主席、秘书长贾吉庆如是说。

  从参赛阵容看,参赛选手既有来自河北全省21个专业院团的152名专业表演组和47名专业演奏组的选手,也有33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业余组选手,涵盖了京剧、河北梆子、评剧、豫剧、昆曲、唐剧、晋剧、老调、平调落子等戏曲门类。其中,参赛选手年龄最大的49岁,最小的只有15岁。拿贾吉庆的话说,在一个省的戏曲选拔赛里,选手来源之多、年龄分布之广、参赛剧种之丰富,是十分罕见的。

  一直以来,河北都是全国戏曲大省。河北省剧协顾问、戏剧评论家刘仲武觉得,“甚至可以说是强省”。据他估计,河北包括国有、民营等各类体制的戏曲院团大约有2000到3000家,从业人员达五六十万,更重要的是,除了剧场演出外,这些人员遍布河北全省,赶着农闲或节庆时奔走各地演出,形成了一道蔚为壮观的民间演出景观。

  去年以来,国家推进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鼓点越敲越紧,各地也在逐步落实。某种意义上讲,此次选拔赛更像是一次对戏曲资源的盘点。对盘点的结果,专家评委们表示肯定,“因为水平大有进步”。河北省剧协顾问、剧作家孙德民分析,究其原因,是因为“院团对比赛的关注度提高了,演员特别是过去不愿意参赛的一些老演员、名角儿也积极报名参赛,像河北省梆子剧院进入决赛的有12名选手,而井陉这样一个县就有8名选手进入决赛”。

  专家们认为,这些新情况可能源于某种“紧迫感”:通过参加比赛,既锻炼演员的表演功底,又增加以后演出的“戏码”,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的演出环境。“当然,这也说明他们对比赛这个平台越来越认可了,可以从这里学到很多东西。”孙德民说。

  特 色:赛场小舞台 民间大舞台

  倘若按地域去摆放河北戏曲的棋局,我们会蓦然发现,这是一盘大棋。

  评剧、唐剧主要流行于秦皇岛、唐山一带,老调深受保定人的喜爱,河北梆子在石家庄及其周边广受欢迎,京剧、昆曲紧跟京华腔韵,邢台、邯郸等靠近河南的地区传演豫剧,而比邻山西的地区则普遍接受晋剧。除此之外,像哈哈腔等一些剧种,均一地一腔韵。

  如此众多的“腔调”,汇聚到一次比赛之中,内行看门道,观众看热闹,但在霸州这个被誉为“戏窝子”的地方,观众似乎都带着一种既专业又民间的眼光在看——专业是为了挑刺,民间则是以很放松、很随性的姿态去欣赏。对那些自己更熟悉的剧种、选段,他们给予了最热烈的掌声,比如土生土长、慷慨激越的河北梆子;对那些样样都好却不对自己脾胃的剧种或选段,则保持一种矜持。让记者诧异的是,包括河北省梆子剧院在内的众多院团,城市剧场内的演出并不多,他们面对的居然是广大的基层城镇和农村观众。在此次比赛中,诸如耍帽翼、翎子,抖水袖等做和打的“炫技”功夫颇受欢迎,至此也就不难理解,制造“热闹”颇能成为看点。某种程度上,这恰恰折射出了地方戏曲的受众在民间。

  也许正因如此,就在去年6月份,河北省剧协专门举办了一次“戏剧走近百姓”的座谈会。河北省剧协顾问、剧作家王仲德在会上指出,“我们的戏院走近百姓,光靠戏院不行,应该对戏曲的演出形式等进行研究。”王仲德认为,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戏,当地人比较接受当地的戏,这是地方戏曲存在的规律。过分追求舞台包装,或者忽视地方本色而一味追求“纯正”,都是不可取、不现实的,那是在演殿堂戏、专家戏,会离生活源头越来越远。沧州市剧协秘书长马利也认为,镜框式的舞台和豪华的包装并不一定能被老百姓所接受,他们更愿意在庙会、露天的戏台前看戏,享受那种氛围。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1年07月11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直面“后申遗时代” 学者呼吁关注遗产的命运
下一条: ·[冯骥才]为未来记录历史
   相关链接
·[范雯佳]河北胜芳小河西同义高跷老会传承调研报告·[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
·[李丙传 黄煦茜]河北雄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民间文学史》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许琳琳]河北省保定市易县马头村“网红庙宇”的田野调查报告·[袁学骏]河北耿村起源性神话研究
·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成立十五周年纪念 暨“一带一路”与河北传统文化研讨会隆重举行·[袁学骏]关于河北耿村的孟姜女传说
·文化部发布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成果·[杨德睿 王建章]事、功、斗:河北无极县某村的“迷信”的理论意涵
·专访河北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马维彬·[张庆辉]河北安新县关城村“音乐会”调查与研究
·[白佳雨]河北蔚县暖泉古镇“打树花”调查与研究·[张宁 国万忠 闫红]燕山——太行山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研究
·[吴衍发]安徽长集淮派皮影戏调查与研究·[王平]鄂西北楼台皮影初探
·[刘敏]城镇化背景下的凤阳花鼓生存现状研究·[邓云 崔婷婷 陈丰煜]老行当生存现状与活化传承新模式探析
·[常玉荣]河北涉县中皇山娲皇宫由“庙”到“宫”的演变研究·2016年文化遗产日: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