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他和费孝通一起被称为人类学南北两派研究传统的缔造者,是中国人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的《文化人类学》是我国第一部被列为大学通用教材的人类学专著;他是蔡元培最为器重的中国民族学田野调查的两位先驱之一;他是中国第一所专业人类学博物馆——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的创办人;他把包括徐悲鸿在内的私人收藏画作、文物全部捐给厦大,价值以亿元计……
他叫林惠祥,是厦大教授,1958年去世。他57岁的人生,有25年在厦大度过。
纪念林惠祥先生诞辰110周年暨中国东南人类学民族学发生与发展学术研讨会昨举行
文/本报记者 佘峥 图/本报记者 姚凡
最早研究台湾高山族
昨日,厦大举行林惠祥诞辰110周年纪念会,揭秘了这位光耀厦大史册的名人在学术背后感人至深的人生故事。
林惠祥的一生,和许多“第一”联系,其中之一是,出生于晋江的他在1926年从厦大毕业时,是厦大建校以来最早文科毕业生,他的毕业证号为厦门大学第一号。
林惠祥随后到菲律宾留学,回国后,他在1929年和1935年冒险深入当时被日寇侵占的台湾,研究高山族,学术界认为,他揭开了中国学者以实地调查研究台湾高山族的序幕。
林惠祥从台湾带回的文物,现在被珍藏在厦大人类博物馆。学术界说,其中的一些文物,有力地证明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个博物馆,也是大陆珍藏台湾文物数量最丰富、内容最权威、品质最完好的博物馆,其中的“镇馆之宝”是一张“清初彩绘台湾地图”,绘制于乾隆52年之前,地图尺寸、地形据说和现在的军用地图相差无几。这是林惠祥1950年在厦门购得的,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此外,还有一艘台湾高山族独木舟,是当时高山族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守着名贵文物饿肚子
抗战爆发后,林惠祥带着他收集的文物,举家避难南洋。这应该是林惠祥一生中最艰难的时期。林惠祥的女儿林华明说,为了避免日本人的纠缠,他们全家人逃至偏僻的乡下,隐姓埋名,“生活的艰辛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
家里困顿到什么程度呢?林华明说,有时连火柴也买不起,只好靠敲石取火。林惠祥甚至当起地摊小贩。
事实上,林惠祥随身携带的皆是价格不菲的文物,当时有位欧洲学者想高价收购文物,被林惠祥严词拒绝。林华明说,父亲对我们说,就是用草绳做裤带,勒紧肚子,也不能变卖一件文物。
文物没有给林惠祥带来财富,他还险些受累。有一次,日本宪兵突然到家搜查,林的家里正好藏着一箱古代武器,包括日本刀枪,一旦被查出,后果可想而知。在日本人搜查时,林惠祥“端坐”箱子上,最终侥幸逃脱劫难。
1945年日寇投降时,林华明说,父亲感慨道:若再拖半年,恐怕这条命就熬不过去了。
1947年,林惠祥回国,林华明说,别人是带着金银财宝回来,我们是带着十几箱石头,有人因此戏称父亲是“猴子搬石头”。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厦门网 2011-06-19 09:21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