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博物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48年创刊,
是一个交流有关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的科学和技术信息的主要论坛。
这是一个独特的空间,在这里读者和撰稿者可以通过遍布全世界的遗产分享文化的差异。
|
编者的话
艺术与力量
- 相互关系中的古代性、现代性和永恒性 伊姆雷·托特
- 艺术的扶贫作用 让—皮埃尔·道格·甘根
- 透过哲学反思的镜子看艺术 柳巴娃·莫列瓦
- 论艺术的“非力量” 帕特里克·沃代
艺术:尊严与自由
- 艺术在个人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格尔·安赫尔·埃斯特雷利亚
- 表现与阐释他人的艺术:以美洲印第安人为例 若埃尔·罗斯科斯基
- 今日的美洲印第安艺术和文学:存续与悲剧智慧 杰拉尔德·维兹诺
- 中国与科莱特·不伦瑞克的见证艺术 斯蒂文·尚克曼
- 艺术的神圣职责 弗朗西斯·阿尔贝纳斯
中国的声音
- 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关于广义博物馆的思考 单霁翔
- 羌族村落选址与布局特征谈 张 犇
- 展览评论
- 留着遗憾的最佳展览:评“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展 陈博文
买此书请到译林出版社
编者的话
2009年UNESCO文化部与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共同组织了“艺术还能做什么?”研讨会,本期《国际博物馆》为研讨会论文集的第二卷。
UNESCO自创立起便关注艺术在文化间对话、发展与社会联合中的作用,并将之视为使命。尽管艺术的普遍性在今天仍被人们认可,但作为所有社会的一种共同语言,无疑需要根据艺术自身与文化(艺术的载体)之间的关联性以及艺术在全球体系中的呈现方式来对其加以重新审视。
论文集第一卷(《国际博物馆》第244期)中探讨过的一些问题在此亦被提及。例如,和解进程中艺术与记忆的作用、跨国技术空间里书面材料的遭遇,或是世界动荡引起的人文主义新需求。本期第一部分的四篇文章阐明、讨论或探索了艺术与力量之间的诸多关系,包括语义关系。艺术与力量、或称为艺术的力量之间的关系,其中每个维度均有助于我们理解艺术、有助于坚守我们赋予艺术的社会角色。伊姆雷·托特描绘了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全景壁画,勾勒出基于艺术与权力的关系而建立的世界中,不同元素之间存在的微妙差别。柳巴娃·莫列瓦强调艺术与哲学反思继续保持对话的必要性,以之为揭示当代社会文化多样性的线索,这延续了她一贯的思路。让—皮埃尔·道格·甘根与我们分享了布基纳法索“兄弟会剧院”的经验,并借此反思在非洲村落里组织演出对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直接影响。帕特里克·沃代的文章正是得益于这种实地的艺术经验,他提出,我们或许不应继续关注艺术永恒本质的概念,而改为关注其产生的语境。他认为,艺术首先是情景性的。
本期第二部分的主题是“艺术:尊严与自由”,首篇文章系非政府组织“希望音乐”的创始人米格尔·安赫尔·埃斯特雷利亚的实证词,该组织的目标是以音乐来提升人类的尊严。作者提出,艺术是人类亲密关系的一种,因此存在将个人的成就感与反对排外主义和极度赤贫的斗争联系起来的可能性。杰拉尔德·维兹诺延续了以个人经历为基础的分析脉络,试图超越他的个人发展路径而投身创作。尽管他从美洲原住民的历史与记忆中获得灵感,但却否认那些仍伴随着他们形象的受害者心理或陈词滥调。若埃尔·罗斯科斯基的文章与此文形成对比,分析了北美博物馆是如何接受美洲原住民艺术的,从而提供了通过文物来考察美洲原住民历史与记忆的学术视角。斯蒂文·尚克曼的文章分析了科莱特·不伦瑞克的作品,以及她亲历“大浩劫”之后,在艺术与实证之间建立的联系。
2009年“艺术还能做什么?”研讨会的目的在于,在审视关于艺术问题的最新思想的前瞻性视角,以及协助起草国内和国际政策的战略方法之间建立联系。这一战略角度确保了UNESCO内部辩论的诸问题之间具有关联性,因为在研讨会两卷论文集出版的间隙,UNESCO与韩国共同在首尔举办了第二届世界艺术教育大会(2010年5月),以确定新的国际标准。此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一项行动计划,面向所有利益相关者设定了提升艺术教育质量的具体目标。设计宗旨是将其作为理论与实践框架,并提供一定数量切实可行的战略措施与具体方案。该行动计划也可在UNESCO网站上查阅。
弗朗西斯·阿尔贝纳斯目前负责UNESCO文化部的知识分子观察论坛,在她的开明指导下,一些年轻学者为本期文集的准备工作提供了帮助。在此也真诚感谢安娜·法拉莉(Anna Ferrari,英国剑桥大学),露易丝·佛特(Louise Ferté,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及奥尔加·库兹涅佐娃(Olga Kuznetsova,俄罗斯联邦帕特里斯·卢蒙巴人民友谊大学)。我们的同事菲利普·拉特为此次研讨会做了出色的协调工作,使UNESCO最终恢复其反思艺术的传统,并且——引用他的话来说——“超越艺术的运作层面,抓住了关乎人类未来的根本问题。”
伊莎贝尔·万松(Isabelle Vinson)
《国际博物馆》主编
(蓝宇 译)
文章来源:UNESCO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