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非遗论坛
2011年5月28日至6月1日,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化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成都市文化局协办的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论坛在成都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员、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专家学者等 69 人参加了论坛。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在论坛上,来自印度尼西亚、越南、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专家、学者纷纷畅谈了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和经验及全球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资华筠;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田青等也做了主题发言。一些非遗技艺的传承人也就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做了主题发言。
与会代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框架下,分享了实践《公约》的经验,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略,并达成广泛共识,发表如下倡议:
一、进入二十一世纪,应当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民族、国家和整个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具有重要的认知价值和实践意义,认识到众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处于日益濒危的境地,尤其应认识到采取积极行动已经刻不容缓。
二、呼吁各国政府、社会组织、学界和广大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高度关切和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使能够体现文化多样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全人类在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要资源和文化创造活力,为人类的共同福祉发挥其固有的积极作用。
三、考虑到各国依据各自的社会制度特点和文化传承方式,正在逐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并已取得了相应的保护成果,各国应在各个层面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分享保护经验,相互借鉴,以加强保护能力,共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报道】
《成都倡议》开启非遗保护新篇章
非遗节国际论坛落幕
《四川日报》2011年05月31日 05版
本报讯(记者 张立东)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论坛5月30日在成都落幕。经过两天的议题展示和讨论,与会代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下称 《公约》)框架下,分享了实践《公约》的经验,各抒己见,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略,并达成广泛共识。5月30日下午,与会代表起草并一致通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都倡议》(下称《成都倡议》),开启了非遗保护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新篇章。
《成都倡议》指出,进入21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民族、国家和整个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具有重要的认知价值和实践意义,而众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处于日益濒危的境地。在此基础上,呼吁各国政府、社会组织、学界和广大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高度关切和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使能够体现文化多样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全人类在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要资源和文化创造活力,为人类的共同福祉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考虑到各国依据各自的社会制度特点和文化传承方式,正在逐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并已取得相应的保护成果,各国应在各个层面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分享保护经验,相互借鉴,以加强保护能力,共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据悉,《成都倡议》将镌刻在石碑上,永久树立在成都的国际非遗博览园内。非遗节闭幕日当天,将在国际非遗博览园举行《成都倡议》碑揭牌仪式。
会场外小雨霏霏,温度宜人,会场内讨论的热浪则一波接一波,原定每人10分钟的发言时间也多次被打破。5月29日,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论坛在成都举行。百余名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展开智慧碰撞。
代表们各抒己见。以越南陶世德、澳大利亚苏珊·奥吉和斐济赛多吉·卡鲁巴乌为代表的学者,分别关注的是越南中部高地铜锣文化空间、澳大利亚北昆士兰托雷斯海峡群岛、斐济传统知识和文化表达等独具本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而以保加利亚克里斯托·卡夫坦基耶夫为代表的学者关注的课题让我们倍感亲切,是具有中国元素的文化遗产及其对当代西方市场营销传播影响。尽管展示的研究项目多种多样,但专家学者都为非遗保护与发展做了同一个表情——热忱的微笑。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2011-05-31 09:39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