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陈连山:韩国端午祭不是端午节 应与城隍巡游相比
  作者:蒲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5-31 | 点击数:6227
 

 

陈连山教授


  中新网北京5月27日电(蒲波) 27日下午,北京大学中文系陈连山教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2011中韩文化产业论坛”上表示,把韩国“端午祭”跟中国端午节进行比较,是不对的,应该比较“端午祭”和中国的城隍巡游。陈连山认为,引发中韩两国端午节争端还有一次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两国国民各自的文化自我中心主义。

  陈连山全面对比了中国端午节的八大内容和韩国古代文献中记录的端午节官方礼制与民众习俗,发现韩国的端午习俗与中国民俗有以下相同之处,如韩国朝廷于端午节赏赐艾花、艾虎和端午扇给大臣;韩国观象监制作朱砂辟邪文、除病,赏赐大臣五色丝线;韩国采益母草制药;给儿童穿红绿色新衣服;用菖蒲水给儿童洗头洗脸等等。但是,韩国吃米制的艾子糕,中国吃粽子;韩国端午荡秋千,中国在清明节、寒食节荡秋千;韩国男青年互相角力摔跤,中国无。

  陈连山介绍,根据《江陵的无形文物》可知,江陵端午祭祭祀三位神灵:大关岭山神、大关岭国师城隍神和大关岭国师女城隍。这些神灵都是韩国人,的确与中国文化无关。现代端午祭的主要活动有:四月五日酿制祭祀神灵的“神酒”和其他祭品;四月十五日到山上举行大关岭山神祭和国师城隍神祭,再回江陵洪济洞的大关岭国师女城隍祠,设神灵夫妇牌位合祭,叫“奉安祭”;五月初三,举行城隍夫妇祭祀,叫“迎神祭”;五月七日举行“送神祭”。举行祭祀的,一种是儒教的,由地方官员或名人主持,另一种是地方巫师主持的巫祭。综合来看,江陵端午祭除了时间靠近端午节,名字包含“端午”之外,跟端午节本身没有多少关系,好像也跟中国无关。

  陈连山说,文化遗产不是商品,不是发明专利,拥有发明权,并不意味着独占权。他认为,当代国人对于韩国文化的态度很奇特。一方面觉得自己民族文化被韩国接受,感到十分骄傲;另一方面,却又觉得韩国把这些文化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侵犯了中国的文化发明权。这是一种弱国心态。随着中国的逐步强大,我们的心态应该逐步调整。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5月27日 14:4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专家呼吁建立“国家民俗博物馆”
下一条: ·专家批评申报评审非物质文化遗产只看“盈利多少”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张栋]屈原故里端午节庆仪式当代转化研究
·[李银菊]花宜插鬓红——端午簪榴节俗考·[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黄晔 万登峰]试论端午节民俗文化促进孝感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之策略·[何彬]端午节历史数据的可视化探索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王者荣耀》特色主题展现身秭归峡谷内外共度端午节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王倩倩]危机与抉择:透视疫情影响下的非遗与民俗·[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