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36.6%的人认为仪式对自己的生活有影响
北京市民肖先生参加过很多仪式,最让他感动的是去年举行的孩子成人礼。
典礼很庄重,地点特意选在海淀剧院。平时穿校服的孩子,那一天都换上了正装。
典礼上,首先是全体起立唱国歌,接下来校长、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分别发言,然后老师们上台接受学生献花。
给家长送感恩信也是典礼的一个环节,当时好多家长都哭了。“整个仪式特别庄重,这在很多社会仪式上是难得一见的。我想这个仪式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调查显示,36.6%的人认为仪式对自己的生活有影响,39.7%的人感觉“一般”,18.5%的人表示“影响比较小”或“没有影响”。
仪式最应该体现什么样的文化内涵?调查中,66.8%的人首选“庄重”,61.6%的人选择“感恩”,59.9%的人选择“敬老”。接下来还有:仁爱(59.7%)、家庭伦理(56.1%)、爱国(53.8%)、信仰(48.7%)、注重礼仪(41.6%)、勤劳(34.6%)、慎终追远(24.3%)等。
李汉秋认为,不同仪式有不同的内涵,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婚礼注重庄重、情感,成人礼注重对社会的责任。仪式对民族性格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关部门不能听任自流,应该大力提倡那些既庄重又有时代精神的仪式。婚礼、葬礼对家庭、后代、社会都有很大影响,更需要好好引导。
本次民调显示,82.8%的人赞同强化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仪式
早在2005年,李汉秋就在全国政协提案“重大场合不仅要奏国歌而且要唱国歌”,这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现在重大场合领导人都会带头唱国歌。全国各地的人们,在大冬天冒着严寒自发参加天安门升旗仪式,这也让他很感动。他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养成教育,一代代传下去,就会养成对国家民族的感情。
他同时也认为,仪式不能仅停留在国家、政治伦理层面,也要渗入老百姓的日常伦理、家庭礼仪中,“比如要讲究师生礼仪、父子礼仪,这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赵丙祥表示,仪式重建非常重要,重建的责任应该落在每个人身上。如果不落实在日常生活的习俗和礼仪上,仪式重建是无从谈起的。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就会影响身边的人,逐步创造比较好的氛围,这种“民情”就是仪式重建的最重要土壤。脱离了生活的根基,对仪式的追求越热烈,它只会离我们的生活越远。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2011年04月21日 07 版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