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传承人与社区

首页民俗与文化传承人与社区

学者发掘两位“国宝级”民间故事家
——记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江帆
  作者:记者 封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5-03 | 点击数:5857
 


  [人物档案]江帆,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民俗学会副会长,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成员。先后获“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出版多部学术著作,学术成果多次荣获省级和国家级奖励。

  4月中旬,以唯一个体项目入选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宝级”民间故事家谭振山逝世。沈阳的江帆教授第一时间赶往新民市罗家房乡太平庄村,送“老叔”最后一程。  

  说起会讲1000多个民间故事的谭振山,能讲述锡伯族先民鲜卑人部落生活长篇口头叙事的何钧佑,许多人都知道他们是辽宁省鼎鼎大名的“国宝级”民间故事家。但是,少有人知道的是,发现并保护了这一座座民间宝库,并成功将其推向世界的,是一位名叫江帆的大学教授。

  江帆对辽宁省著名民间故事家谭振山长达24年的追踪研究,在国内外颇有影响。二十多年间,她无数次脚踏泥泞的乡路,往返于城乡之间,不仅住在老人家中进行调查研究,还数度将老人请到自己家中小住,与这位普通农民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在江帆的不懈努力下,1992年,她与谭振山受到日本学术界邀请,赴日本出席“世界民话博览会”,谭振山成为我国迄今为止唯一走出国门到海外讲故事的故事家。2006年,在我国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谭振山的口头文学”作为唯一的个人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三年前,江帆得知于洪区马三家子有一位84岁的锡伯族老人何钧佑,能讲述多部由其家族口头传承下来的反映锡伯族部落时期生活的长篇叙事作品。江帆登门调查核实发现,这是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线索,但何钧佑老人年事已高,且生活非常贫困。在她的积极推动、谋划、指导下,于洪区文化部门组织专业队伍对这一文化展开了抢救性保护。江帆将辽宁大学民俗学专业研究生培训后组织了3个调查组,历时3年,整理出版了两部60余万字的《何钧佑锡伯族长篇故事》。目前,第三部也将付梓。

  目前,“何钧佑锡伯族长篇故事”已入选沈阳市及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又成功入选我国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沈阳日报 2011年05月03日 10: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传承人的传承与创新
下一条: ·[黄树新]桂平杖头木偶戏:文化“活化石”
   相关链接
·[林继富]民间故事讲述与共同体建设·[陈岗龙]城隍、格斯尔与落水鬼
·[穆昭阳]层嵌式场景实践:民间故事搜集整理的参与者·[周巍]民间故事母题的融合与迁移
·[赵磊]明代教化制度下的女性形象与写实特色·[张海月]聊天记录里的故事:“数码一代”的民间文学实践
·[袁瑾]民间传奇故事的现代生长与媒介重述·[谢亚文]女性讲述者的发现: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百年回顾
·[夏中华]中国民间故事异境叙事研究现状述评·[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
·[王尧]民间故事的情节链:三个隐喻·[谭昭]民间故事非核心母题的叙事逻辑与特点
·[孙瑾]故事与图像人物的替代性演变·[石圆圆]指向生命的“行动”:人类世背景下民间故事研究策略的启示
·[石满妮 李澈]多面“变婆”与恐怖生产·[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
·[罗浩]《笑傲江湖》的人物设置与游戏规则·[梁珊珊]多主体共议与民间故事的市场化转型:以徐文长《都来看》故事为例
·[胡港]咬文嚼字,以至覆亡:书呆子掉文型民间故事研究·[查斯查干]人与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变身:从卫拉特蒙古民间故事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