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经典重读
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
《左传》昭公五年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
《孟子·万章下》
礼,不同、不丰、不杀。《礼记》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记》
忠信之人,可以学礼。苟无忠信之人,则礼不虚道?是以得其人之为贵也。《礼记》
【现代社会越来越“无礼”】
现代社会越来越“无礼”,它所奉行的规则,一个是官本位,另一个则是低级的市场经济下的欺诈原则,所以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也就会时常感到坚硬。而礼,正是改变坚硬,让社会变得温和、温馨的东西。
但重建礼仪并不容易,因为首先需要改变的,不是人们的行为规范,而是整个社会所奉行的规则。要使现代社会重新“重礼”,必须要建立一个符合现代人际关系的示范生活,这种规则不是市场的交换、欺诈,而、是彼此尊重、诚信。
同时,对于传统社会中的“礼”,也要懂得取舍,要继承,也要转化,它发自内心、个人修养以及节制等相关的内容,正是我们所缺乏的,而它代表等级制度的那一部分,则是我们要摒弃的。
【诚信是“有礼”的前提】
不可否认,现代社会是一个契约社会,传统社会则是人治社会,但这不代表着传统社会中的礼不能和现代社会所融合。
实际上,文化永远都是一个继承和融合的过程,之所以有人觉得传统的“礼”不见融于现代,这是因为他把低级的市场经济社会与现代社会混为一体了,前者是以欺诈和掠夺为规则的。而真正的、健康的市场经济,是以诚信为前提的。《礼记》里说:“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这里面就说到诚信,其实在一个社会里,任何事情,任何领域都是需要诚信的,它们是共通的。
所以,人们有发自内心的互信和尊重,那么自然就会“有礼”;反之,人们信奉欺诈和掠夺,即便有礼,也长久不了。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晨报 2011年03月03日 1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