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北川举办祭祀大禹活动
  作者:汪霞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8-23 | 点击数:4565
 


   7月15日(农历六月初六)是古代治水英雄大禹4137周岁诞辰。上万名北川羌族同胞聚集在大禹故里禹里乡,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公开祭拜等形式,纪念华夏先祖大禹的4137年诞辰。这是“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北川羌族同胞首次自发举行的大型民间祭祀活动。川音绵阳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长贵、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耿纪朋、中国先秦史学会禹羌文化研究基地主任李德书等人参与了祭祀活动。

  四川省北川县是治水英雄大禹的故里,每年当地群众都要自发举行祭祀活动,一直沿袭至今。

  祭禹的主要方式是庙祭。这是自唐代以来就在北川相传的纪念方式,千年不绝。祭祀的队伍一早就在乡政府前的禹王广场集合。来自十里八乡的羌家儿女,都投入到了这一年一度的盛大活动中。白什乡的马马灯、板凳龙和马槽乡的唢呐锣鼓队、青片龙灯、许家湾十二花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路展演,向禹王庙行进。沿途挤满了参与祭祀活动的民众。

  10点整,祭祀活动正式开始,人们向禹王献上三牲供品,并举行了“送大蜡”仪式,将一对巨大的蜡烛敬献给禹王,求禹王赐福免灾。参与祭祀活动的专家学者也依次在大禹塑像前敬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省大禹研究会等单位和大禹文化研究机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专家、学者向大禹塑像敬献花篮。祭祀活动结束后,众多十里八乡的群众纷纷在大禹神像前敬香,祈求平安。

  在“5·12”大地震中,北川受损严重,为确保灾后重建的推进,大禹祭祀一度搁浅。今年,在有关部门和领导的组织下,此次大型民间祭祀活动得以顺利举行,展示了震后一个崭新的北川、一个重新出发的北川。规模盛大的祭祀和游行表演活动更是集中展示了具有浓厚北川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充分展现了群众灾后重建家园的精神面貌。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0-08-2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中国民协名誉主席贾芝迎来97岁寿辰 中国民协领导前往祝贺
下一条: ·《民间文学》杂志创刊55周年笔会在江西举行
   相关链接
·[邓清源]元基因与地域性·[杨吉然]滇西地区的村庙祭祀
·[徐永安]概念与历史:武当山朝山进香(武当山庙会)习俗特征探讨·[刘天佐]从“四时历”到“四时主”再到“天老爷”:“四时主”信仰与祭祀传统的演变
·[江晨怡]以“保”为家:明清以来台州松门卫城的信仰空间研究·[徐永安 杜高琴]十堰市东岳古台民间祭祀盛衰记(调查报告)
·[孙正国 夏楠]大禹叙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研究·[刘晨]帝王亲祀后土考辨
·[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李一]薄下的祭祀圈:基于鲁中草庙寺进香礼簿的个案研究
·[李承柳]试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实用性特点·[陈思涵]潮汕地区祭祀仪式中的性别秩序
·[张洁]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的再造·[扎西卓玛]中国传统村落中的非遗探究
·[钱寅]论礼俗传统中祭祀与婚姻的关系·[徐仕佳]琉球王府的时间想象:以祭祀仪式择日为例
·[孙正国]武汉大禹神话园群雕叙事伦理研究·[史耀增]陕西省合阳县东雷村上锣鼓调查
·[严曼华]身份认同与情感共振:朝山进香群体的祭祀圈研究·[张多]一个仪式的两次节庆:哈尼族“阿倮欧滨”祭祀的节庆再造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