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了腊八,过年的气氛一天天浓郁起来,人们开始为了庆祝活动作准备,许多国家的中国城里的游行表演也即将开始上演。近年来,外国总统、市长向华裔拜年贺岁已不新鲜,有的国家还把春节定为公共假日,中国年为何能吸引越来越多外国人的注意与参与?
每个民族的文化发展都与其社会发展有着直接关系。作为中国人心目中最为重要的节日,春节与整个农耕文化传统密切相关,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春节是一年的开端,也称“岁首”,在古代其实一直叫“年”。这个时间恰好处于农闲时节,辛劳了一年的人们,和着大自然休养生息的节拍,通过一系列具有特殊规定性的习俗活动来隆重度过。
不同地区的人们有关春节的感受不同,表达方式也往往会有较大差异,长期以来,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习俗,并衍生出许多民俗节日、民俗庆祝活动,并有舞龙、舞狮、年画、中国结、桃符等象征物。这些充满喜庆、各具特色的标志物及民俗活动,具有独特的魅力,不仅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也成为春节吸引外国人的重要因素之一。
尽管各地庆祝春节的方式有所不同,然而,它们都有一个关键的共同点:对特定时间的统一认同。在同一时间,以各种形式迎接新年的到来,表达辞旧迎新的共同心愿。每一个民族都有自身庆祝时间更替的习俗,而春节恰巧是一个在公元纪年之外、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节日,这无疑也是外国人好奇的地方。
从春节本身的特质来说,春节是团圆的日子。每当春节来临,背井离乡的游子,都纷纷赶回家,与亲人团聚,看一看每年春运期间到处紧缺的火车票和汹涌的回乡客流,就能够感受到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据着怎样重要的位置。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有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心理。这种心理,埋藏在我们民俗文化的底蕴深处,根深蒂固,仿佛是打在每个人身上难以磨灭的烙印。这种团圆习俗,在海外华人中也深深扎下了根。华人在多地居住,每当春节,便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这种“母体文化”的认同,对周围的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春节团圆的气氛、红火的热闹劲儿,是外国人渴望深层了解的。
在外国人心目中,春节,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无论是其形式,还是本质,都充满了神奇。过中国年,对他们来说,或许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01月13日09:39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