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中国启动民间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
  作者:应妮 杨娜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31 | 点击数:5352
 


  中新社北京12月30日电 (应妮 杨娜娜)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学“四库全书”的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30日在北京启动。该工程计划用4年时间,建成中国规模最大、最为系统的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图书馆。

  据了解,该工程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简称“中国民协”)成立六十年以来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记录、采集的所有民间文学文字和图片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包括中国各地县(市、区、旗)和乡(镇、苏木、街道)的民间文艺普查记录的原始文字资料及其所吸附的民间文化记忆,字数达8.4亿,是迄今为止中国口头文学资料最集中的民间文学数据库。

  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将分期分步进行。第一步:将中国民协现存的民间文学作品资料本按照学术标准作科学分类,对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史诗、长诗、谚语、谜语(包括灯谜)、歇后语、曲艺小戏等各类民间文学作品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在实施数字化工程的同时,中国民协将继续征集尚存中国各地基层文化机构和个人手中的民间文学资料,以进一步丰富和充实数据库。第二步: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众多成果转换为数字化产品。

  该工程计划2014年7月前完成。届时,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图书馆将通过开放使用,方便人们在线阅读和检索资料,为各方学者研究提供极大的方便,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有助于推动文化的传承、研究、交流和学科建设。(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12月31日00:0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北师大成立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 许嘉璐任院长
下一条: ·第二届“中国研究国际暑期班”:招生报名
   相关链接
·[邹艳梅]近二十年来礼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朱家钰]“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
·[张海月]聊天记录里的故事:“数码一代”的民间文学实践·[卫则戎]民间文学的社群认同与文化认知探讨
·[王祖悦]20 世纪初民间文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王鹏飞]双面关公:论数字化时代下的非遗再生产
·[所揽月]遗产旅游中民间文学的传统化实践·[米思璇]革命故事讲解员的表演与实践
·[毛巧晖]跨越1949:民间文学的重建及其学术史意义·[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
·[李刚 荆淑坤]信息化时代的学术共同体构建:以中国民俗学会为例·[郭阳]网络民间文学定义再探究
·[陈钰文]非遗保护与传承视域下民间文学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策略·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