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宗教媒体报道:任重而道远
——当代宗教媒体的定位与责任研讨会综述
  作者:周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07 | 点击数:6981
 
 
  “一个有价值的媒体,一定要承担起社会责任,这也是媒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准则。”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玉佛寺方丈觉醒法师在主题发言中认为,当前,媒体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辐射日益加强,对人们工作、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的影响日益深入,宗教与社会的关系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紧密和复杂。因此,宗教媒体只有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才能凸显自身的价值。“宗教媒体的宣传与活动必须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为社会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要为信众提供宗教信仰的正确导向。”觉醒法师如是说。
 
  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楼宇烈对宗教媒体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和建议,建议宗教媒体在发挥媒体的基本功能,如加强正信宗教宣传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社会的道德教育,将宗教与科学、与生态文明建设等结合起来,扩大其在社会上的影响,为营造建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作出贡献。
 
  宗教媒体代表参与讨论,畅谈问题与出路
 
  本次研讨会有一个亮点,那就是作为研讨对象的宗教媒体,包括全国性五大宗教团体会刊(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的《法音》、中国基督教“两会”主办的《天风》、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主办的《中国天主教》、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中国道教》以及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主办的《中国穆斯林》)以及其他相关宗教媒体有关人员也都到会并发言,这些发言中有经验介绍,有问题质疑,也有对新形势下发展出路的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的功能在不断地扩大,影响与日俱增,但其中也出现了一些迎合低俗而忽略社会责任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宗教媒体中也有发生,应该从根本上加以遏制。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媒体的传播方式。如何应对网络媒体带来的生存威胁,是我们传统媒体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宗教媒体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认为,我国当前的宗教媒体工作,需要加强两方面的力量,一是技术上的硬力量,解决信息怎样传播出去、让受众听得到的问题;二是文化上的软力量,解决信息怎样影响、赢得受众的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媒体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积极探索与运用先进的传媒技术与传播方式。对于第二个问题,媒体既要加强研究媒体的传播规律,也要加深对宗教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将先进的媒体技术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以有机的结合,发挥最大的传播效果。
 
  “传统宗教媒体面临着互联网、手机报等新兴媒体迅速崛起的巨大压力,新媒体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的阅读习惯,传统宗教媒体的数字化转型不可避免。”《中国宗教》杂志社社长、主编韩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基督教“两会”《天风》杂志编辑王从友对宗教媒体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当前,党和政府对于宗教工作越来越重视,宗教研究也越来越繁荣,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发挥,这样的社会背景为宗教媒体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宗教媒体应该好好把握。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0-12-07 08:57:00

上一条: ·首届民族节庆产业发展与传播峰会将在北京举行
下一条: ·专家学者讨论平果嘹歌抢救与传承
   相关链接
·[王威]“全观诗学”关照下的新媒体口头文学·[李刚 荆淑坤]信息化时代的学术共同体构建:以中国民俗学会为例
·[关溪莹]高校非遗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优势定位与实践路径·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张治]媒体创新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的实践初探·[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
·[王威]口头传统演述在新媒体中的互动实践·[石国伟 樊颜军]新媒体视角下临县伞头秧歌的活态传播与文化传承研究
·[张佳伟]不同性质宝卷中的叙事方式及其功能定位·[王威]新媒体语境口头传统的新生性发展
·[朱月]融媒体视域下民间故事可持续发展研究·[韩顺法 李柯]主流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媒介话语建构研究
·[杨志伟]新媒体在罗山皮影戏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王威]新媒体语境下的口头传统演述
·[王珊珊]新媒体时代坚持我国宗教工作中国化方向传播策略研究·[王伽羽梓]新媒体视域下非遗传衍的内部革新和时代路径
·[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孟琳峰]破碎与重建:新媒体时代的神话知识趋同化
·[黄永林 邓清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学科定位·[王祥 孙剑艺]关于方言民俗词语调查研究定位的思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