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百年老宅拆迁 继承引发后人纠纷
  作者:孟亚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1-25 | 点击数:10320
 


  一座历经一个半世纪的清代老宅院,因为城市改造即将被拆迁,面对数百万元的拆迁补偿费,一大批老宅后人突然冒出争抢房产的继承权。面对史上人数最多、时间跨度最长、继承类型最全的这一特别继承案件,法院该如何判决?南京市下关区人民法院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审理,用民俗习惯和现代法理相结合的方法对此案作出了判决。

  百年老宅拆迁 继承引发纠纷 拆迁补偿费该给谁

  2009年8月,南京市下关区人民法院立案庭接到一纸诉状,名叫谈中福、谈欣的父女二人将李文思等35位李氏家族成员起诉到法院,要求分享坐落于南京市下关区热河路103巷内800多平方米“李氏家族百年老宅”的继承权,同时请求法院对老宅继承分配方案作出判决。

  接到诉状后,法院立即围绕老宅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

  调查得知,老宅为安徽滁州来安县人李均泰所建。清朝咸丰六年,即1856年,李均泰只身一人从来安县水口镇来到古城南京经商。因他诚信经营,头脑灵活,经过一番打拼,很快成为“下关首富”,产业分布在现南京下关火车站、惠民桥、永宁街、热河路和中央门紫竹林一带。1864年,李均泰置办地契,在现南京市下关区热河路103巷内大兴土木,修建李氏豪宅。

  调查法官走进老宅发现,老宅呈正方形,每边长30米左右,在南边和北边,共开了四个小门,宅院内被平均分为四个部分,犹如一个“田字格”,院内的青石板地面、房屋的雕花窗棂,虽经多次翻修,但古风犹存。在老宅西北角的屋顶下,木椽子上雕着精美的二龙戏珠图案,两条龙栩栩如生,动感十足,阁楼的栏杆上遍布吉祥木雕图案,溢彩鎏金,尽管岁月流逝,却无法拭去老宅当年的奢华与气派。

  李均泰生有五子,分别为李云鑫、李殿甲、李云海、李锦文和李云生。此后的百多年间,李家子孙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辉煌一时,家族中出了不少知名人士。次子李殿甲生前为武举人,曾去蒙古征战,得到过清朝皇帝的赏赐;四子李锦文是南京名医,为著名的鼓楼医院前身“马林医院”的创办人之一;当代著名南京籍演员陶泽如则是李均泰长子李云鑫的曾外孙。

  李家老宅,150年来传承了整整6代人,其间从来没有分过家,仅在1935年因为地契被火烧掉,李殿甲向民国政府重新申请了土地所有权登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应李家人的申请,制作了一个以李家第三代中李文昭、李文亮、李文思、李文涛、李文馨代表各自的父辈继承老宅产权以及第四代中的李正瑞为共有人的房契,不过房契当时并未发放。李正瑞是长房长孙李文治的大儿子,因为李文治当时已经去世,故作为长孙代表继承产权。1958年,老宅因“社会主义改造”被收归国有。2009年6月,南京市下关区政府落实私房政策办公室向李家后人退还了这座老宅,核定产权为800平方米,言明由产权人自行管理。

  2009年上半年,南京旧城改造规划实施,这处百年老宅面临拆迁。据了解,同样地段的拆迁安置价格约8000元/平米上下,照此,这处老宅的补偿费将高达六七百万元。

  “这笔补偿费究竟该归谁?”对于巨额的拆迁补偿款如何分配,李均泰的后人先后召开过七八次全家族的会议,均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尤其对五房李云生的后人、孙女婿谈忠福及其女儿谈欣的继承权,家族内部争议很大,因为李家人认为谈欣的母亲也就是谈忠福的妻子李正凯并非嫡出,而是李家养女。养女能否继承祖上遗产,众人看法不一,不少人持否定意见。见此,谈忠福、谈欣父女将李文思等35位李氏家族成员起诉到下关区法院,请求法院的公正裁决。

  南京市下关区法院受理此案后,审查了该家族的谱系,奔赴湖南、湖北、河南等地进行查证工作,发现李均泰的后人有130人之多,除去已去世的,按照现行法律规定享有继承权的还有40多人。于是,这40多人也被一起追加为被告,使得被告总数达70多人。

  2010年1月21日,法院专门召集家族成员召开协调会,就家族成员的姓名和身份进行了确认。此后,主审法官又多方找到民国时期、1956年土地改革时期的李家老宅档案,最终确定权属明确的应继承房产面积为737平方米。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新浪 2010年11月22日18:2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文化学者:仪式感消失道德没寄托 破坏或将更严重
下一条: ·[郭文斌]把孝变成一种时尚
   相关链接
·[田成有]法律与民俗习惯的调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