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济南10月17日电 (王超)17日举行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高层论坛上,原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在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与合理利用为主题的演讲中表示,“非遗”保护的要害“抓”人,而人中要“抓”青少年。
周和平表示,非物质文化是草根文化、细胞文化,要增加其民众基础,走进社区,动员更多的民众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工作之中。在谈自己对非遗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中,他建议,要从培养民族文化的自觉高度上,吸引观众积极参与非遗保护工作。
他表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是5000年中华文明时代绵延、薪火相传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各级政府也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进行规划和部署,采取措施,增强民众参与非遗保护的文化自觉。
在当天举行论坛会议上,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专家刘魁立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或许可以简单的表述为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质本真性的问题。”
现年76岁的刘魁立教授虽已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在一个小时的演讲中,他表示,基质本真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事象的真髓,是它的灵魂。灵魂在,则事象在;灵魂变了,则事象也随之改变;灵魂的消亡意味着事象生命的结束。
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以“保护传承、合理利用”为主题,采取实物展示、销售、图片展览、多媒体演示等形式,展示全国31个省(区、市)的600余项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适合生产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充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融入当代、融入大众、融入生活。(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2010年10月17日 17: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