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龙舟竞渡 凭江祭新祠
  作者:宗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6-19 | 点击数:4292
 


新屈原祠的屈原像

  秭归是屈原的故乡,千百年来,每到端午节,当地都要举行各种祭祀与纪念活动:凭江祭吊、龙舟竞渡、骚坛诗会、文化论坛……今天,端午节成为世界遗产后的首个国家级端午文化节在屈原故里举行。三峡湖北库区规模最大的地面文物复建工程——屈原祠异地复建后也同时对外开放。

  最具规模特色的屈原祠

  湖北秭归与香溪之间有一沙滩,传说是屈原遗体安葬处,后取名“屈原沱”——沱上有屈原祠,从唐宋以来,经数次迁址修葺,后因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兴建,水位升高,于1976年修建此祠。三峡工程兴建后,屈原祠又再次迁建秭归凤凰山。

  经过4年的建设,新开放的新屈原祠今天对外开放,新祠与三峡大坝遥相呼应。主体建筑由山门、前殿、大殿等组成,屈原墓、名人石刻、山门等均从原有建筑迁移而来,新祠的装饰、灰塑、彩绘均继承老屈原祠的地域特色和传统工艺。但在面积上,新屈原祠比老祠大3倍,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耗资5000万元。

  新屈原祠对屈原时代的历史、文化以及秭归地方习俗给予了补充,并运用了大量的现代高科技元素,堪称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历史最完整、内容最丰富、最具特色的屈原祠,其布展也是全国各地纪念屈原作品中的上乘之作。《屈子远游图》和《端午祭归图》壁画也同时落户新屈原祠,展示了诗人魂魄回归故里和民众投食五色丝粽、龙舟竞渡、楚歌韶舞以祭祀的场景。据了解,今年端午文化节活动期间,将有数百名海内外屈氏后裔陆续来到秭归,祭拜屈原。

  屈原精神不会被忘记 

  2006年6月2日,国务院向全国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秭归“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名列其中;去年9月底,经湖北省牵头申报,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与黄石市“西塞神舟会”、湖南汨罗市“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苏州端午习俗”共同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也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一些评论认为,时代发展到今天,尽管很多人更乐于享受假期带来的轻松惬意,但随端午节而来的屈原精神,从来不曾被忘记。诗人心忧家国、情牵百姓、勇于探索、清正高洁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成为影响一代代国人为人做事的标尺。

  屈原精神的内核从其辞赋一一可鉴:一是忧患意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二是求索与创新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他以诗明志。三是高风亮节。世人皆浊我独清,面对强权腐朽,不随波逐流,留下“志洁行廉”的千古美名。

  ◎ 专家声音

  端午须注入现代元素

  中国民俗学会名誉会长、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昨日在新落成的秭归屈原祠接受采访时认为,要把古老传统的端午节还给老百姓,让老百姓从中享受尊严和幸福。他说,中国端午节申遗成功后,要将保护、继承、创新相结合,在传承创新的根基上,适当注入现代元素,积极稳妥解决部分文化遗产断代或后继无人的问题。

  乌丙安一直致力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推动端午节“申遗”成功后,他呼吁把民俗节日文化生态原封不动地还给百姓。乌丙安在端午节前再次重申了这一点,他强调,要把古老传统的端午节还给老百姓,让老百姓在端午节、中秋节等古老传统节日中共享节日快乐,从中享受尊严和幸福,不可把节日办成商人谋利的手段。

  乌丙安说,端午“申遗”只是手段,通过“申遗”对文化遗产加以抢救和保护才是目的。挖掘和推出独特的、经久不衰的端午节文化品牌,切不可将端午节办成西方的狂欢节。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2010年6月16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魁立:并非所有非遗都要走向市场
下一条: ·重阳节 上海难觅茱萸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张栋]屈原故里端午节庆仪式当代转化研究
·[李银菊]花宜插鬓红——端午簪榴节俗考·[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黄晔 万登峰]试论端午节民俗文化促进孝感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之策略·[何彬]端午节历史数据的可视化探索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王者荣耀》特色主题展现身秭归峡谷内外共度端午节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王倩倩]危机与抉择:透视疫情影响下的非遗与民俗·[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