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讲座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讲座信息

叶舒宪:女神文明的反思
  作者:叶舒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09 | 点击数:10568
 


  【主讲人简介】叶舒宪,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导;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比较文学研究室主任,兼任西安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博导。研究领域: 文学人类学、神话学、比较文学。曾主编“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出版10种)、“文学人类学论丛”等。近年论著代表作: 《探索非理性的世界》,1988年; 《中国神话哲学》,1992年(2005年再版); 《〈诗经〉的文化阐释》,1994年; 《高唐神女与维纳斯》,1997年; 《〈庄子〉的文化解析》,1996年; 《阉割与狂狷》,1999年; 《耶鲁笔记》,2002年; 《原型与跨文化阐释》,2002年; 《文学与人类学》,2003年; 《千面女神》,2004年。

 

  “女神文明的反思”,听起来离我们比较遥远,可是又离我们比较近。这个题目可以从两个意义上去理解。一是把“女神文明”当作宾语,当作我们反思的对象; 一个是把“女神文明”当作主格,今天我们已经不是女神文明了,所以从女神文明的立场上反思我们今天父权制的文明。

  我想讲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进化与退化。进化本来是在生物界的现象。达尔文1851年的《物种起源》奠定了进化论在19世纪成了人们普遍的世界观。进化是某些东西在进化,某些东西在退化,某些东西在灭绝。实际上启蒙话语告诉我们的,“直线”向美好的方向进步,是有错觉的。生物本身说进化很容易,但是生物之间的变化是非常微妙,非常复杂的。 “人类社会是从母权社会进化过渡到父权社会,然后从父权社会进化到阶级社会,阶级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然后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这套模式我们非常熟悉,这是启蒙话语以来直线进步历史观的体现。法国大革命把自由、平等、博爱等对人类未来的理想的口号写在革命旗帜上,被看作是引导人类未来方向的,但是我们说所有这一切在20世纪几乎都被残酷的现实彻底打碎了。到底历史是不是进化的?文化是不是只有往善的方向走,往平等、博爱的方向走?有一位美国前总统的安全事务助理叫布热津斯基,他写出一本著作(中译本是内部发行的),名叫《大混乱与大失控》。书中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战争中死亡的人数,政治迫害中死亡的人数,死于非命的人数做了一个统计,大概是1亿几千万人,如果加上90年代后期他统计不到的,我估计在2亿人左右。这是什么概念呢?一个世纪中,不是按正常死亡,老死、得病死、车撞死的都不算,就是在人与人之间的杀戮中,血肉横飞的,将近2亿人。这个概念说明进步这种美好的理想,在20世纪的残酷现实面前已经不攻自破了。启蒙话语建构出来的这一套美好的直线进步的观念,是和生物学的达尔文主义直接挂钩,在历史上叫“社会达尔文主义”。这是第一个问题。

  “女神文明”在19世纪的时候,有另外一个词——“母权制”。这就是我讲的第二个问题,从“母权制”到“女神文明”。 19世纪有一位瑞士神话学家叫巴霍芬提出了著名的“母权制”假说,认为人类社会普遍经历了一个曾经由女人来掌权的阶段,当时威严的父系家长还没有出现。这个假说主要根据他研究的希腊罗马神话。“母权论”提出以后,因为跟达尔文的进化论相呼应,所以影响了整整一代知识分子,包括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著作,特别是《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大量引用了巴霍芬学说,认为是人类进化的普遍规律。到了20世纪以后,各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原始民族,统统纳入西方知识考察的视野。人类学家都到所谓的原始部落中去做考察。数以千计的文化材料积累起来,发现并没有从母权到父权的普遍规则。有些社会是母系制,可能向父系制过渡; 有些社会是父系制的,出现了向母系制过渡的现象。所以并不存在一个像进化一样的自低级向高级演进的普遍真理,情况是复杂、错综变化的。在20世纪中后期出现了风起云涌的女性主义或者说女权主义运动,他们把被人类学放弃的母权制这面旗帜再举起来,证明人类历史早期曾经是母亲是女性掌握最高权力,是辉煌的理想时代,所以女性主义著作中大量引用巴霍芬的学说。到了20世纪后期,取代母权制的新理论出现了。有位女性考古学家,立陶宛裔的,在美国任教,名字叫Marija Gimbutas。她是真正取代巴霍芬成为今天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特别是考古实证方面理论基础的人物。她1991年出版的The Civilization of the Goddesses,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女神文明”一词的出处。她的假说不是从希腊罗马的传世神话文本中得出的。她毕生的工作是在欧洲、西亚大陆的地方,做新石器、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发掘。生前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文化博物馆馆长,专业考古学家。她得出的概念“女神文明”、“女神宗教”,这些词汇是建立在数以万计的考古发现的实物的基础上的。这样一些材料显然比巴霍芬的从文本中虚构出来的母权社会更坚实一些。她提出这些概念,基础是从旧石器时代后期,距今大概两三万年的时间,到新石器时代结束,距今约5000年,就是古埃及、苏美尔这些文明兴起时。新石器时代大约始于距今1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后期距今大概有两三万年时间,这期间有大量的考古发现,并没有发现后人所想象的像上帝或宙斯这样的男性权威大神,那时候没有文字,所能看到的全是形象。有的是陶制的,有的是石雕的。这些形象如果当作原始人崇拜的偶像的话,那么其性别特征有70%以上比较明显的是女性。因为这些雕像往往忽略关于面部的刻画,其他身体的细部也没有,往往突出两个乳房,一个像怀孕一样的腹部,还有一些强调下面的生殖三角区。通过这种数以千计的造像,人们发现,这些是史前人类所崇拜的偶像。有些像出现在类似于祭坛、神庙的地方,像这个是母熊抱着小熊的雕像。大家很熟悉基督教绘画中圣母抱着一个孩子,这种原型一万年前就有了。这样的考古发现对我们今天所讲的女神文明应该说是一种知识考古。那个时代没有文字,如果没有这些资料来说明,我们无法想象,在文字出现以前,史前人类精神世界是怎样的,崇拜什么,歌颂什么,神话中表现的是什么。这些考古材料直观地告诉我们,女神宗教也好,女神文明也好,它的传统比我们今天的文明传统还要悠久。如果从三万年算,我们今天父权制文明是五千年,整整长了多少倍?这个深厚的传统,不可能在以后的父权制文明中完全淹没无闻,而会以各种方式显现出来。体现在造型艺术中,体现在象征符号中,体现在首饰上,甚至体现于人无意识的梦幻中。这就是我们说的从母权制到女神文明的理论背景。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网 2010-08-31

上一条: ·甘阳:文明对话:为什么?说什么?怎么说?
下一条: ·余震中:文学中的灾难与救世
   相关链接
·[王均霞]权宜性的接纳与根本性的排斥:田螺姑娘故事中的父权制性别观念再生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