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乡间老少传唱诗经 房县积极挖掘民间文化资源
  作者:冯诚 周甲禄 廖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25 | 点击数:8233
 

  房县民歌品类很多,有过山号子、田歌、待尸歌等;有高腔、平腔、拉花腔、八岔腔等腔调;有的反映当地风土民情、生产生活、恋爱婚姻,有的传授文化知识,有的唱“四书五经”、《增广贤文》和《三字经》;还有长篇叙事民歌,特别是发现了汉民族创世史长篇《黑暗传》、《盘根歌》。最令人惊奇的是源自《诗经》的“诗经民歌”。

  房县门古寺镇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张兴成从1985年开始搜集当地民歌,如今已搜集、挖掘整理民歌2000多首,其中有20多首民歌来自《诗经》。

  胡元炳告诉记者,他们所唱的民歌都是师傅口语相传,以前并不知道有些民歌来自《诗经》,这几年才知道他们唱的是“诗经民歌”。房县人都传说,《诗经》中提到的诗作者尹吉甫是房县人,房县至今有尹的家庙和清代立的纪念碑,“诗经民歌”在此流传可能与此相关。

  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一直在当地传唱到现在,堪称奇迹。

  文化舞台色彩纷呈精神需求极大满足

  行走在房县的山山村村,处处飞扬着山民的歌声。在榔口乡齐心村,记者遇到10多位村民,个个都能唱几嗓子。

  门古寺镇是远近闻名的民歌之乡,这个乡有8个村建有民歌堂,还有不少野外的“民歌点”(即群众常集会唱民歌的地方),这些歌堂、歌点逢年过节都要举行民歌演唱。

  在房县农村还涌现了不少职业民歌手和民歌演唱团队,长年活动在乡间演出市场。

  草台演出团体和民间歌手的涌现大大活跃了农村文化市场,在房县学民歌、唱民歌已成风气,各乡镇村、社区每年组织的民歌会、故事会2万多场次,参加人数150万人次。节庆、红白喜事、生日、升学等重要时刻都要演唱民歌表达情思。

  几年来,房县探索县域文化发展之路,不仅满足了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还带来文化之外的收获。门古寺镇党委副书记汪国贤说,通过开展创建民歌之乡,开展一系列的民歌比赛,让广大农民重拾遗忘的民歌,农民有了健康的娱乐,民风也有一些变化,赌博、打麻将的少了,矛盾和冲突也少了。唱民歌在这里还有调解村民矛盾、宣传党的政策的实用功能。国家有关“三农”的新政策出台,那些乡村歌王会各展其能编出新民歌进行演唱,以生动的形式让党的政策家喻户晓。邻里有矛盾、家庭有纠纷他们也常用唱民歌的方式解决,因此,在房县乡村的农家小院,时常可以听到歌声。( 据新华社电)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网 2010-09-19 10:22:00

上一条: ·中国各地民众欢度中秋佳节
下一条: ·云南民俗博物馆将免费开放
   相关链接
·[郑雅婷]歌唱革命:东北书店出版物中的革命动员民歌研究·[杨芳菲]历史在民歌中的重塑与变异
·[王圆月]浅析蒙古族“四季”民歌中的数字意象·[解乐乐]渔业历史文化的镜像:《山东省渔民歌谣集解》研究
·[姜蕾]《伊戈尔远征记》与新疆各民族民歌修辞手法的比较研究·[郭正宜]网络作为"新田野":〈四海瑶亲歌来会〉为例
·[段治兰]赋声以物 赋音以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酉阳民歌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活态展示研究·[包海青]论蒙古族叙事民歌文本生成与传承机制
·[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杨杰宏]被表述的民歌:民歌何以被误解?
·[黄晔 杨邱铭]襄阳市樊城区民歌小调研究·[孙鹏飞 赖晓平]荆楚民歌秧田号子《啰啰咚》的田野调查与研究
·[柳倩月]恩施市太阳河乡“民歌兴乡”的实践经验与发展建策·[丁庆旦]山野歌嘹亮
·[徐茜]自媒体时代畲族民歌的“活态”传承研究·[路转红]裕固族东、西部地区民歌情感色彩的差异性研究
·[孙信茹 王东林]微信对歌中的互动、交往与意义生成·[戴建国]丁景唐与民歌社
·民歌,唱出山山岭岭·[袁正洪 陈如军]浅论诗经之乡房县民俗与《诗经》“二南”的千古传承遗风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