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中国增加了数项世界遗产,正当全国上下还沉浸在喜悦与自豪之中,却陆续传来了这样的声音:“中国丹霞”总耗资超过10亿元,“天地之中”9年花了8个亿……申报世界遗产动辄数亿,申报成功后门票又迅速上涨,这些不得不令公众对世界遗产申报的“性价比”产生质疑。申遗这笔账该怎么算?高投入是否意味着高产出?本报专程采访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协会副主席吕舟两位专家。
一问巨资投入:
账该记在错误开发上
杜晓帆:每一个世界遗产地代表了中国13亿人的选择,如果13亿人都投反对票,那这个地方就不能代表中国,因为每个遗产是代表国家去申报的,并不是代表地方的,既然国家选择了这个地方去申报世界遗产,那说明国家愿意拿出资金去保护这个地方,包括地方的民众,愿意拿出钱让其达到世界遗产所要求的标准。但为什么需要那么多钱呢?以前大家对此都不重视,把环境都搞坏了,现在为了让其恢复到好的状态,可能需要去拆一些东西,需要一些修复。必然会有一定的花费。
吕舟:文化保护本身是一种奢侈的行为,是基于温饱后才能做的事情。我们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拿出一部分钱来做这件事也比较正常。但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开发过快、开发过度。这笔帐不应该记在申遗上,而应该怪那种缺乏眼光的开发,错误采取了一种不恰当的方式,所以现在就要还债。现在很多地方拿出几亿甚至更多的钱放在申遗上,放到保护它的文化资源上,这和花钱种树,花钱退耕还林的道理是一样的。至于申遗成本的多少,取决于申报遗产地的保护,如果开始的保护有问题,将来整治的成本肯定要增加。这也是申遗成本增加的原因。
二问门票涨价:
涨价要有合理程序
杜晓帆:我并不同意涨价,中国的世界遗产地很多门票价格的确非常高,按中国人的收入来讲不合比例,但这可能有各方面的原因。很多风景名胜区,并不是它成为世界遗产后才涨,比如故宫,它也是世界遗产,门票一直没涨,还有颐和园、天坛。有的是涨了,比如莫高窟,但那是为了保护莫高窟提高了一点价格并不多。以前博物馆也涨价赚钱,现在全国很多博物馆都免费开放了,国家财政会补贴,世界上做到这一点的国家并不多。
吕舟:我认为门票涨价不好,国外现在很多的遗产遗址景点是不收钱的,靠的是旅游业带给整个社会的收入,是靠税收。就世界遗产地来讲,涨价问题也分地方,比如北京基本没有涨过,像故宫、颐和园,天坛曾经有一次论证要涨价,但是它的门票相对来说已经很便宜了。其实,所有的景点都在涨价,这并不是世界遗产的问题。另外,好多东西都在涨价,蔬菜,大豆,很多很多,那门票为什么就不能涨?不靠门票,他们的收入怎么办?但是,涨价要有一个正常的程序,要合理地涨。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光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0-08-31 10:44: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