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由文化部文化科技司主办、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与山西省文化厅承办的“全国文艺基础资源数字化建设交流座谈会”9月14至15日在山西太原召开。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艺术科研管理职能处室及文化艺术研究院所负责人资料技术负责人共计70多位代表参加座谈会。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副司长王丰、副巡视员陈迎宪,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副主任刘嘉、副主任张刚,山西省文化厅厅长张明亮、纪检组组长李春荣出席了会议。
会议指出,当前,文化成为“四位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空前重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必由之路。本次交流座谈会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交流工作经验,探讨下一步工作,在数字化工作方面形成符合全国艺术研究院所特点的工作模式。
会议指出,文化艺术资源的数字化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前沿工作,是解决珍贵资源的保存整理和管理使用的必要手段,也有利于文化艺术资料管理、利用水平的提升。
会议指出,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从2010年起,文化部科技司组织实施一个新的工程 “文化科技提升计划”。“国家文化资源平台建设”作为“提升计划”的第一批项目,旨在在国家支持下,通过对文化资源信息分类体系及元数据研究,为我国文化艺术基础资源的抢救、保护、管理、共享建起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希望各地艺术研究院所抓住机遇,转变思路,开拓进取,努力提高文化艺术资源的保存管理和利用水平,切实提升数字化能力,为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播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推动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这次交流会议上,山西省文化系统领导和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重点交流发言和数字化现场演示。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山西、甘肃、新疆和河南的艺术研究所所长介绍了他们文化艺术资源状况及其数字化工作的工作经验,各地代表交流了各自数字化建设情况,并对艺术资源数字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这次会议在山西召开,对促进山西的文艺基础资源数字化建设、推动全省文化科技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山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
山西作为文化大省,在文化发展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探索道路上,在全国来说起步较早,在文化艺术基础资源数据化建设方面在全国名列前茅,全省广大艺术科研人员经过十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到今天已建成了涵盖内容丰富、结构规模庞大、应用服务快捷、发展潜力巨大的文化艺术资源数字化平台,它们分别是:“山西省民间艺术数据库”、 “山西省戏剧研究创作实验室”和“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其实际功能在今天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重要实例。
“山西民间艺术数据库”是由山西省音乐舞蹈曲艺研究所承建。对山西省境内产生或流传的民间艺术信息资源进行集中存储。总体结构包括“民间文艺、民间文学、民间美术”三个部分。具有分类专题查询、属性查询、附件查询、全文查询等多种功能。目前已经入库的音频资源2644段,视频资源221段,图片373张,民间文学5060条,人物803人,社团210个,文论276篇,入库的民间美术图片256张。
“山西省戏剧文物数据库”由山西省戏剧研究所承担的建设,对该省戏剧资源进行了整理采集和数字化编辑工作,录入数据十余万条,文字资料900余万字,图片4000张,音像资料70余小时,馆藏戏剧手抄剧目4000册。是一个覆盖全省11地市的山西文化资源信息库群。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是山西省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的又一重大成果。已形成了包含项目申报子系统、普查管理子系统、专家评审子系统、传承人信息子系统、保护金管理子系统、保护单位项目管理子系统共6个子系统的构架,分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十大类。收录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的线索信息20.5万条,采录信息8.23万条,采访并登记了传承人8.8万人,拍摄照片21.3万张,拍摄视频资料3091小时,录制音频资料3366小时。
这些文化数据库的建设为文化艺术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开放性的平台,拓展了文化信息的交流与传播途径,扩大了山西文化艺术资源的影响力,提高了文化领域的学术研究、开发转化以及创新发展的水平与速度。对艺术研究、艺术合作、艺术普及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对推动艺术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社会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文化部网站 2010-09-16 0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