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宁波镇海郑氏十七房:“祭月踏歌”演绎传统中秋节
  作者:陈章升 张寒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23 | 点击数:9519
 

 

【相关报道】

宁波帮故里镇海郑氏十七房 昆曲声声歌中秋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22日 23:01


  中新网宁波9月22日电(徐小勇)年年中秋,今岁不同。印象昆曲、祭月大典、月下踏歌……22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当晚在宁波帮故里镇海郑氏十七房,伴随着“印象昆曲”的上演,中秋节系列传统活动走向了高潮,让人们沉浸在传统佳节的曼妙气氛中,体验着古老习俗带给现代人的优雅和震撼。   

  今年的中秋节,恰逢作为“中华传统节庆文化传承基地”的该景区正式对外开放一周年纪念。为此,景区早在三个月前就开始策划了中秋活动,不但策划了由国家一级演员沈昳丽、倪泓担纲主演的“印象昆曲”,还邀请了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民俗学博士生导师翁敏华指导、策划了祭月大典和月下踏歌活动,目的都在于把弘扬传统节庆文化作为核心主题加以突出。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目谁家院。”昆曲折子戏《游园惊梦》鸿音亮起,那华丽典雅的文辞、清俊婉转的曲调、细腻真切的表演,让观众进入了或久违、或新奇的昆曲“频道”,并被这“百戏之母”的美丽深深打动。一曲方罢,台下喝彩声此起彼伏。接下来的《孽海记•下山》和《昭君出塞》,更让观众被昆曲这一“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所征服。

  据了解,赏月听曲原是宋人的情怀,也是中秋节作为世俗欢愉节日的一个侧面反映。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的记载。“在中秋节演昆曲本不多见,又是在古朴的郑氏十七房景区内表演。这种情境,对于传播昆曲艺术的精髓,让观众朋友更好体味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可谓有创意、别具风格。”沈昳丽兴奋地说。

  尽管受天气影响,当晚的月亮并未如玉盘高悬,但人们对祭月大典和月下踏歌活动依旧充满了浓厚且强烈的兴趣。诵祭月文、拜明月光、和节而歌、踏歌而舞,上海师范大学女研究生民俗志愿者团队担纲演出复原了周礼祭月的场景,让现场的人们在悠然古韵中尽情歌舞、共庆佳节。活动结束后,翁敏华告诉记者:“我们需要留住了传统的‘根’,这是民族的血脉和共同记忆,郑氏十七房的这一创意和策划是成功的。”

  “这场活动可以说是‘时空隧道’,让我们在喧嚣中体验到古人过中秋的清雅,对于我和孩子都是一次生动的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家住宁波市区的韩先生连称他与四岁的儿子都不虚此行。(完)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宁波网 2010-09-22 21:44:00

上一条: ·“柳毅传”源头或在山东
下一条: ·中国各地民众欢度中秋佳节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赵玉平]中秋节起源新说
·[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