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缅怀岑家梧先生暨岑家梧学术研讨会侧记
  作者:梁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01-10 | 点击数:7690
 

  

岑家梧先生1964年在北京长城留影

  从海南澄迈走出来的文化名人岑家梧,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文艺学家,被学界称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一代宗师”,他一生以研究学术为职志,在30余年的学术生涯辛勤耕耘,为后人留下了近200万字的珍贵文化遗产。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在留日三年间连续推出的《图腾艺术史》、《史前艺术史》和《史前史概论》三部专著,代表着一代人类学家的卓然自立。这位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一代文化宗师,倍受学界景仰。在40年前“文革”中岑家梧凄然离世,而在熟悉他的人们心中,他却从未走远。

  11月19日上午,海口阳光大酒店群贤毕至,由澄迈县人民政府和海南省文化历史研究会主办的缅怀岑家梧先生暨岑家梧学术研讨会,迎来了来自北京、武汉、广东、云南等地120余名省内外学界代表。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会副会长叶显恩研究员、中南民族大学副校长雷振扬教授、中国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徐杰舜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建民、原广东民族学院院长蔡仲淑教授、还有岑家梧先生的长子、湖北美术学院的岑龙教授以及次子岑鹰等,都从远道而来,众人共同追忆起岑家梧先生的人品、学品和他卓著的文化成就、呕心沥血做学问的风范,无不流露出深深的仰慕之情。

  杰出的文化大师

  “本次研讨会,继海南文化大师陈序经之后,又将一位成就卓著、还不广为人所知的一代文化宗师岑家梧推到了海南人民面前,在民族学、人类学发展的今天,发掘整理岑家梧先生的学术著作、弘扬他的学术风范和学术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文彰出席研讨会时,高度评价了海南省文化历史研究会和澄迈县人民政府在发掘整理文化遗产方面所作的细致的工作。

  为筹备此次研讨会,海南省文化历史研究会的学者专家,花费了大半年时间四处搜寻岑家梧先生的论文、著作、资料、图片,将其典范之作《图腾艺术史》以及他在艺术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等领域包括颇具海南本土特色的学术论文集结成册为《岑家梧学术论文选》出版,让社会民众更广泛地了解岑先生的学术观点和他的人格魅力。

  研讨会召开前夕,岑先生的学生、著名画家吴冠中发来贺电,祝贺研讨会的召开;原上海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88岁的叶尚志因年事已高,无法前来,特发来贺文和回忆文章,缅怀岑家梧老友。

  海南省文化历史研究会会长王春煜教授在研讨会上评价:同陈序经先生一样,岑家梧先生也是“从海南走出的文化大师”,在20世纪文化中国的版图上,陈先生和岑先生都占有不应忽视的位置,都可作为现代海南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旗帜。

  澄迈县县长杨思涛代表澄迈县政府在研讨会上致辞,他说,海南代有人才出,澄迈人为家乡走出了如此杰出的文化大师而倍感骄傲。

  著作等身的文化宗师

  上世纪三十年代,岑家梧在留日三年间连续推出的《图腾艺术史》、《史前艺术史》和《史前史概论》三部专著,代表着一代人类学家的卓然自立。在当时中国国难家难百般煎熬的艰难时局下,已经在学术上取得相当成就的岑家梧,先后在迁徙西南的南开大学、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和大夏大学任教,虽颠沛流离,仍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走遍大西南作民族调查和社会调查,在极困苦的情况下刻苦著述,撰写了《抗战与边疆民族文化运动》、《西南民族研究之回顾与前瞻》、《论苗族的几何纹》、《中国艺术学考古之进展》、《论民族与宗教》等多部著作,其真知灼见穿越六十余年的历史烟尘,仍熠熠生辉。他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各民族文化应该保持自己鲜明的个性,又互相吸纳和融和,最终形成生命力极强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他一生以研究学术为职志,在30余年的学术生涯辛勤耕耘,为后人留下了近200万字的珍贵文化遗产。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天涯社区 2006年11月25日

上一条: ·“女书习俗”抢救保护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下一条: ·全国文艺基础资源数字化建设交流座谈会在太原召开
   相关链接
·[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
·[王婧依]由安井真奈美的生育研究观现代生育民俗学构建·[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邵雅琪]黄石的女性民俗研究:社会制度的性别批判·[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
·[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刘思诚]未完成:鲁迅朝向田野的三个维度
·[林诗瑶]空间与地方·[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
·[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
·[李刚 荆淑坤]信息化时代的学术共同体构建:以中国民俗学会为例·[金倩雯]数字民俗学的实践探索:网络民族志视角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