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入殓师讲述工作生活:曾花8小时为逝者再造眉毛
  作者:王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09 | 点击数:13181
 

  关键词3

  忙碌

  工作时间不是以8小时计算的,而是24小时

  影片中,大悟经常接到电话召唤,上门服务。由于身处家乡小镇,他显得并不忙碌。但在现实生活中,清闲与入殓师无缘。

  龙华殡仪馆平均每天接收三四十具遗体,日常养护和修复,主要由王刚、陈钰所在的化妆部门承担,全部门不到30人。虽然开设了两个工作室,但平时具体工作并不分家。

  有人不解地问:“遗体毕竟没有生命,难道你们能让他们活过来?”陈钰回答:“希望通过化妆和修复,让逝者重新焕发光彩,尽可能提高仿真度。其实,遗体确实都‘有生命’,因为有那么多充满活力的腐败菌。”

  陈钰坦言,遗体的腐败过程,只能减缓,无法逆转。“所以接收遗体后的第一步,必须先做防腐。在存放遗体的几天内,每天还要巡视多次,关注遗体变化,随时更新防腐措施。”忙碌,便又增添了几分。

  接到特殊任务或出差,是最忙的时候。

  不久前,上海一家国企的员工在甘肃遭遇重大车祸,4人不幸遇难。遗体运回上海后,送到王刚的工作室。他们耗时5天5夜,成功修复几具严重变形的遗体。

  由于遗体修复技术全国领先,王刚和他的同事们经常出差,到外地处理突发事故。比如2006年6月16日,马鞍山当涂化工厂爆炸,16人死亡。王刚出差2个月,在宾馆里连续修复遗体。“送来时,大多都已支离破碎,就像一片焦炭。只剩4具相对完整,保留了躯干。通过比对DNA,确认遗体身份,再由我们根据照片,恢复面部基本特征,让死者家属稍微得到一些安慰。”

  关键词4

  温情

  “今天是她最美丽的一天,真的非常感谢。”

  银幕上,入殓仪式开始了———事务所社长轻轻为死者抹上她生前常用的口红,动作舒缓。大悟恍然大悟:入殓师让已经冰冷的人焕发生机,给她永恒的美丽。冷静、准确,而且要怀着温柔的情感,所有的举动都如此美丽。

  陈钰优雅、投入的状态,丝毫不逊色于银幕角色。她的日常工作,也远比电影里更真实、更丰富。

  遗体养护,以防腐为先,沐浴、更衣、化妆随后。

  沐浴露、洗发水、花洒,淋浴设备毫无异样,唯一不寻常的,是沐浴者的姿态———平躺着,接受入殓师温柔抚摸。

  更衣时,动作依然轻柔,遇到僵硬肌肉或僵死关节,衣服穿不进去,也绝不使用蛮力。耐心地按摩、理疗,一遍又一遍,直到肌肉、关节逐渐恢复常态。类似的动作,即便是死者的至爱亲朋,也很少有人愿意尝试。

  养护以化妆收尾。上粉底前,替面容邋遢的老爷爷刮胡子,帮下颌干瘪的老奶奶填嘴巴。采访当天,目睹入殓师钟蕊给一位92岁的老人化妆。她的牙齿本已完全掉光,但化完妆,嘴里填入棉花后,下颌重现饱满。

  化妆并不总和美丽相伴。“张着嘴或睁着眼,可能是‘需要清洁’的信号。从嘴里抠出呕吐物,用棉花擦干眼泪,帮助口眼闭合,才能继续下阶段化妆。”陈钰介绍,化妆时还得注意修饰脸部不同色块,保持效果一致。“粉底、腮红、唇膏是必须的,有助于恢复神采,至于描眉、画眼影,以照顾死者生前习惯为原则。”

  陈钰觉得,自己的工作,温情弥漫。她曾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帮他化妆、为他沐浴,像对待生者一样,让家属感受到他依然被怀念,被尊重,这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理解。”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09日 17:26

上一条: ·国图与哈佛大学图书馆启动大规模数字化项目
下一条: ·北京殡葬业面临人才断档 80后接班入殓师
   相关链接
·[林秋炀]慎终追远:潮汕地区丧葬习俗个案研究·刘铁梁:丧葬习俗的核心价值在于联结了历史和亲情
·[周露丹]中国夭折幼儿丧葬习俗研究·[王秋萍]如何理清农村殡葬改革与丧葬习俗传承的关系
·永泰古城仍保留古老的殡葬仪式·[苏雄娟 谷春兰]云南永胜县小丙习大山村傈僳族丧葬习俗的文化内涵
·[阙岳]藏族丧葬习俗的文化人类学分析·[伍隆萱]八连丧葬习俗谈薮
·北京殡葬业面临人才断档 80后接班入殓师·[陈华文]殡葬改革与农民利益
·[王晓葵]国家权力、丧葬习俗与公共记忆空间·丧葬习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