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入殓师讲述工作生活:曾花8小时为逝者再造眉毛
  作者:王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09 | 点击数:13178
 


王刚工作室的书架上,整齐排列着21本书,涉及多达9个专业门类:
外科、整容、雕塑、美术、发型设计、电脑制图、解剖学、药物学、民俗学。
龙华殡仪馆平均每天接收三四十具遗体,日常养护和修复,主要由王刚、陈钰所在的化妆部门承担,全部门不到30人。


  电影女主人公美香质问丈夫大悟:“做这种工作,你不觉得羞耻吗?”

  大悟反问:“为什么要羞耻呢?因为每天都要碰死人吗?”

  美香说:“我只想让你做普通的工作。”

  大悟答:“普通是什么?谁都会死的吧,我会死,你也会死。死本身就是很普通的事。”

  去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入殓师》,把一个特殊行业展现在世人面前。电影中的入殓师,经过了艺术加工,催人泪下。其实,我们身边真实的入殓师,更丰富,更精彩。

  关键词1

  淡定

  “这是我的工作,你会害怕自己的工作吗?”

  几乎每天接触死亡,与僵硬、腐烂、残缺的遗体相伴,不害怕吗?

  电影《入殓师》的男主人公大悟第一次出殓,目睹死亡两周的遗体,严重腐烂,发出恶臭。他无法控制自己,一次又一次呕吐。回到家,看见妻子杀好的鸡,条件反射地再次呕吐。

  人高马大的男子尚且如此,像陈钰般纤弱的26岁女孩,却表现得十分淡定,内心真的没有一丝恐惧吗?

  “其实这就是我的工作,你会害怕自己的工作吗?在学校里学了知识,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很正常。”18岁那年,陈钰从现代殡仪管理专业毕业,进入龙华殡仪馆工作至今。她说话轻声细语,保持着舒缓的节奏。“如果有充分思想准备,受过专业训练,心理承受能力就会不一样。”陈钰一脸平静地说,“我不是胆子特别大,只不过面对遗体,我会更多地从医学角度观察。”

  相比之下,早入行5年、长陈钰7岁的王刚,心理适应期更长。1997年,龙华殡仪馆面向社会招聘,王刚入围。“先做一年学徒,在旁边看师傅操作,学手艺。虽然不直接接触,但起初看到残缺不全的遗体,还是经常犯恶心。”

  直到1998年,王刚才第一次独立为遗体整形。“那时候已经习惯,见多不怪,麻木了。”他回忆,那天日常巡视,看到一具遗体面部裹着纱布,揭开后,发现脸中央已糜烂得一片模糊。他花2个多小时,装上了一个逼真的鼻子。

  关键词2

  专业

  书架上21本书,涉及多达9个专业门类

  根据逝者生前照片重塑鼻子,难度绝不仅限于逼真度。塑形前,就有许多讲究。

  “首先,切除腐烂组织;接着检查内部骨骼,一旦发现漏洞要及时填补,避免体液渗漏,损坏完成的部分;再依靠支架固定支撑,完成修复。”王刚介绍,支架一般选择竹、木材质,保证遗体在火化后,骨灰不变色。

  做完这几步,才能进入塑形阶段。“为了选择合适的材料,我们做过无数次试验,还需要搭配专用颜料,调出最接近的肤色。”王刚说。

  12年来,他不知跨越了多少障碍。大多数时候,他面对的不只是局部微调,而是一整具破损严重、面目全非的遗体。

  “第一步,采取冷藏处理或注射防腐液等防腐措施。”王刚解释,将防腐液注入血管,人造出一个血液循环,防腐效果能渗透到肌肉和表皮。“第二步,遇到躯干扭曲变形,尽量纠正,如切断韧带,恢复原状。最难的还是第三步,塑形。借助立体激光扫描和三维成像处理软件,绘图、建模。”

  王刚工作室的书架上,整齐排列着21本书,涉及多达9个专业门类:外科、整容、雕塑、美术、发型设计、电脑制图、解剖学、药物学、民俗学。

  发型设计有些令人意外,其实在情理之中———塑形时,免不了还原发型。王刚9岁的儿子,从小到大几乎没进过理发店,都由爸爸一手包办,不少同事理发也都找他帮忙。“我研究过女式发型,就是很少有女同胞愿意做试验品。”王刚笑言。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09日 17:26

上一条: ·国图与哈佛大学图书馆启动大规模数字化项目
下一条: ·北京殡葬业面临人才断档 80后接班入殓师
   相关链接
·[林秋炀]慎终追远:潮汕地区丧葬习俗个案研究·刘铁梁:丧葬习俗的核心价值在于联结了历史和亲情
·[周露丹]中国夭折幼儿丧葬习俗研究·[王秋萍]如何理清农村殡葬改革与丧葬习俗传承的关系
·永泰古城仍保留古老的殡葬仪式·[苏雄娟 谷春兰]云南永胜县小丙习大山村傈僳族丧葬习俗的文化内涵
·[阙岳]藏族丧葬习俗的文化人类学分析·[伍隆萱]八连丧葬习俗谈薮
·北京殡葬业面临人才断档 80后接班入殓师·[陈华文]殡葬改革与农民利益
·[王晓葵]国家权力、丧葬习俗与公共记忆空间·丧葬习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