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科际整合的趋势,科学技术的突破往往在学科间的交叉点上得以实现。在这种形势下,欧美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普遍加强了跨学科教育。
学科组织强化科际整合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大学开始废除或改革传统的学院制,设立新的跨学科的学科组织。
法国在1968年后取消了原来的学院制,建立“教学与科研单位”(后更名为“培训与科研单位”),加强了学科间的整合,如设立人文与社会科学、文学与艺术、应用数学与社会科学、经济与社会行政等“教学与科研单位”。德国大学在20世纪70年代设置“专业领域”取代学部,目的就是强化学科间的密切合作,同时增强大学学生管理的民主性。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成立的新大学在学科组织上采用“学群结构制”和经过改革的学院制,在打破传统的单学科系科结构,加强文理交叉,拓宽学生的学业基础面,推迟专门化的时间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设置多种跨学科专业
设置跨学科专业是欧美大学实施跨学科教育的重要途径。例如在牛津大学现有的50余种本科专业中,有不少是跨学科的专业。以颇受欢迎的哲学、政治与经济专业为例,该专业学制3年,第一年哲学、政治、经济3个学科并重,学生主要学习导论课,掌握每个学科的基本工具、方法,发展自己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在哲学方面,要求学生在哲学概论、道德哲学、形式逻辑初步3门课中至少选择2门。在政治学方面,主要学习的是英、美、法、德的政治制度。经济学方面的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导论,学生并选学数学经济学初步和统计学2门课程中的1门。在第二年和第三年,学生仍可以3个学科齐头并进,也可以集中学习其中两个学科甚至以一个学科为主,但无论怎样选择,都必须修完核心课程。哲学方面的核心课程一是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的哲学史,二是伦理学。政治学方面开设有5门核心课程,即比较政府论、20世纪的英国政治和政府、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政治生态学,学生可以选择其中2门。经济学方面的核心课程是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2门课程。在核心课程之外,导师会指导学生选修一些课程,选修课程可以涉及哲学、政治学、生态学和经济学诸多学科领域。但是,核心课程和选修课加起来必须达到8门。3个学科并进者修习3个领域的5门核心课程和3门选修课;而选择其中两个学科者,则学习其中两个学科领域的4门核心课程,外加这两个领域的4门选修课。
实行双专业或主辅修专业制度
在专业层面,除了直接设置跨学科专业外,许多大学都实行双专业制度、双学位制度或者主辅修制度。
一般而言,学生主修两个专业,如果是性质相近的两个专业,就称为双专业制度;如果性质不相近,由不同院系实施,则称为双学位制度。与双专业制度、双学位制度相比,主辅修制度更为普遍。例如,宾夕法尼亚大学为学生提供了50多个主修专业和60多个辅修专业,有的辅修专业甚至是跨学院的辅修专业,如保险数学、美国公共政策研究、行为生态学和健康服务管理、认知科学、美术、犹太人研究和教育、法律学及历史、营养学、组织学和环境管理、摄影、城市教育、城市不动产和发展等。普林斯顿大学规定,学生除了主修自己专业的课程外,还可以通过达到下列一个或更多领域的课程要求来获得证书:犹太人研究、语言和文化、拉丁美洲研究、语言学、材料学和工程学、中世纪研究、音乐欣赏、远东研究、中学师资培养、戏剧与舞蹈、视觉艺术、妇女问题研究、国际关系研究等。双专业制度、双学位制度或者主辅修制度同样可以达到跨学科教育的目的。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7-1 11:42:10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