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首页民俗与教育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敖包山下百花争艳
——锡林浩特市发展民族教育综述
  作者:记者 张彩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8-17 | 点击数:7320
 


  漫步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蒙古中学校园里,浓郁民族特色建筑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色之中,身着亮丽民族服饰的青少年学生静则读书学习、动则追逐嬉戏,构成一幅朝气蓬勃的图景。它犹如绽放于草原上的一朵朵奇葩,璀璨艳丽,映照着草原儿女的美好明天。

  近年来,锡林浩特市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加强民族教育政策,把民族教育摆在优先重点发展的地位,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民族中小学、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民族助学体系,促进了民族教育的蓬勃发展。结构合理、规模适当、优质高效、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民族教育体系正逐步形成。

  弘扬少数民族精神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民族教育的内容必须体现民族特色。锡林浩特市民族教育的目的与功能不仅在于培养少数民族人才,还表现在传播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上。

  今年五月份,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网等10家媒体记者采访了锡林浩特地区的民族教育情况。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王文娟深有感触地说:“了解了锡市民族教育的情况后,给我的感觉是这些蒙古族孩子们都非常的幸福,也很幸运。我问他们为什么要学习蒙语,他们说自己是蒙古族,当然要学习自己民族的语言。”

  为了不断弘扬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锡市积极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校本科研,被列为《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幼儿园自主创新教育和谐体系实验与研究》实验基地,并被授予“科研兴教先进单位”称号。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的校本课程,多层次培养人才。全市各民族中小学把“搏克”、“射箭”、“蒙古象棋”、“蒙古长调”、“马头琴”等专业纳入校本课,幼儿园把“蒙古族民俗”纳入校本课,对孩子们进行了很好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及德育教育。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

  走进锡林浩特市蒙古族幼儿园,绿色生态的校园环境、创意无限的走廊、丰富多彩的美术室、各种色彩艳丽、寓教于乐的教具让人流连忘返。

  2008年以来,锡市委、政府把民族教育放在优先重点发展的战略地位,科学谋划民族教育发展,不断调整创新工作思路,切实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民族学校标准化建设。2008—2009年,市委、政府对教育项目投资2.08亿元,其中对民族学校投入9000余万元,占总投入约43.3%。投入5000余万元,从主体建设,外装饰,内装饰,校园硬化、美化、绿化,构置设备等五个方面对锡市蒙古中学进行整体改扩建,全力打造全盟标准化、花园式民族教育基地;投入1200万元,整体迁建蒙古族幼儿园,高标准配足配齐各类设施设备,把蒙古族幼儿园打造成全区民族地区先进幼儿园;投入1500万元,对民族小学进行整体改扩建;结合城市危旧房屋改造工程,为民族小学无偿划拨学校用地11000平方米,无偿划拨土地价值1300万元,进一步扩大民族小学占地面积,解决了占地面积不足、没有操场的问题。

  加大扶困助学力度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困难

  “现在,每天的伙食都不一样,每周还能吃上饺子,我们感到好幸福!”寄宿学生娜仁花说。“如今,只要开学时把孩子送到学校,其他一概不用管,有吃有住还有专人管理,孩子在学校我们放心!”寄宿学生家长如是说。

  近年来,锡市委、政府在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蒙语授课学前教育补助政策及高中阶段教育助学政策,设立“锡林浩特市义务教育阶段生态移民助学金”,对生态移民子女进行补助。据了解,截至2009年,共发放蒙语授课学前教育补助和转移进城牧民子女教育补助160万元,发放蒙语授课寄宿生生活补助874万元,发放“生态移民助学金”175万元,发放牧区户籍家庭子女高中教育补助金1034万元,发放牧区户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补助资金95万元,受助各类大中学生近3万人次。为94名符合条件的大学生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47万元。自今年起,锡市民族教育将实现从幼儿教育到高中教育的15年免费教育。(来源:锡林郭勒日报;驻站记者 张彩虹)


 

  文章来源: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2010-08-17 16:18: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学敏 王爱青]中小学教育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探微
下一条: ·青田海外侨胞教育新生代传承乡土文化
   相关链接
·[路转红]肃北蒙古族婚礼仪式的变迁研究·[包海青]论蒙古族叙事民歌文本生成与传承机制
·[张宏赡 栾莺]白俄罗斯伊万·库帕拉节田野调查手记·[詹娜]喀左蒙古族民间叙事群体生成的动力解析
·[郭永平]地域景观、民族文化与辽西蒙古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孟令法]医疗技术的改进与民俗传统的延续:江苏省沛县立春“戴春鸡”习俗研究
·[徐磊 荣树云]非遗保护运动与民俗传统的互动同构·[王亚南]中国神话古史与“国家”传统
·内蒙古师范大学举办中国蒙古民俗研究百年历程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李泽鑫]初访喀左——蒙古族特色民居
·[萧放]民俗传统与乡村振兴·[包海青]论近现代蒙古族叙事民歌发展原因和动力
·[彭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下性:时间与民俗传统的遗产化·[乌丙安]近代蒙古族著名作家尹湛纳希
·[江帆]蒙古族民间故事长河的“双子”灯塔·何红艳:《科尔沁蒙古族说唱文学研究》
·[赵娜]清末至民国时期北京市民自来水接受文化小史·[王宪昭]论蒙古族神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质
·[赵秀华]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会音巴雅尔考证·[乌兰其其格]蒙古族乌珠穆沁部落关于民歌审美意识的地方性表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