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超女”不及“巧女” 岭南乞巧现精妙贡案
  作者:苏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8-18 | 点击数:4532
 

  中新网东莞8月17日电 (苏奇)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叶春生17日在东莞举行的中国七夕文化论坛上表示,“超女”不如“巧女”。他认为,七夕之“巧”在于思想巧、工艺巧、手工巧。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这首关于七夕的《鹊桥仙》可谓脍炙人口。七夕佳节古已有之,它表现了中华民族坚贞不渝的爱情观。“七夕文化在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山西的民间文学,河南有相关资料书籍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向云驹在中国七夕文化论坛上介绍。

  七夕乞巧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楚国汉水流域,据西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介绍,它经过客家人历史上五次大迁徙,由西北向东南,被逐步带入岭南文化。“天上佳期逢七夕,人间乞巧拜双星”,乞巧的精髓在于一个“巧”字,广东省民协顾问、中山大学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叶春生认为,七夕之“巧”在于思想巧、工艺巧、手工巧。他还反思了当今社会年轻人的浮躁,违背了“巧”女的传统,他觉得“超女”不如“巧女”。

  8月16日至18日,首届中国(东莞·望牛墩)七夕风情文化节在此间举行,本届文化节以“梦圆七夕节、情定望牛墩”为主题,旨在深入挖掘七夕的优秀传统文化。来自全国25个省市的民间七夕艺术精品同台比拼,其间还将诞生出七夕女红手工艺品大赛前三甲,赢得入围“山花奖”资格。

  文化广场上的“贡案”展区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亮点,广东各地选送的“贡案”作品题材丰富,巧夺天工,且富有浓重的地方特色与民俗风情。作品中那珠片镶嵌的孔雀,米粒缀成的花朵,泡沫制成的人偶……无不栩栩如生。摘得金奖的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潭山村代表队作品“长生殿”,向观众展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那段广为传颂的凄美爱情,暗合七夕爱情的主题;同为金奖作品的广东省东莞市望牛墩镇石排村代表队作品“农家乐”则既表现了传统男耕女织的农耕文化,又富有浓郁时代气息;广东省广州市荔枝湾文化交流协会作品中,以红毛线、泡沫等制成的荔枝树,将广州西关一幅“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画卷铺陈在人们眼前。

  “贡案”是七夕节乞巧文化传至岭南而形成的独特表现形式。望牛墩“贡案”按规模大小分为家庭式、七家姐妹联合式与村(生产队)合作式。它以牛郎织女浪漫爱情故事为主线,取材均源自生活中常见废弃物、农作物等元素,如泡沫、毛线、谷物、瓜子等,变废为宝,且为作品平添了几分生活气息。如今,人们在制作“贡案”中大胆创新,融入声光电等现代元素,作品也更加与时俱进,但“乞巧”的文化精髓却丝毫不减。

  同时,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女红艺术作品也荟萃文化广场,刺绣、香包、剪纸、雕刻、麦杆画等丰富表现形式各领风骚。如云南省参赛作品十字绣《清明上河图》耗费27个月,失败5次,绣断了5万多支绣针才得以完成;新疆代表队作品葫芦雕刻《新疆克孜尔壁画》运用线雕、浅浮雕、半圆雕等多重技法,令人称奇。

  本次比赛前三名将入围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该奖项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颁发的国家级民间文艺大奖。

  望牛墩镇始建于宋,位于南粤莞邑之西。自五代以来民间就有过七夕节“做贡案赛巧”的传统习俗,乞巧风俗历史悠久,获“广东省民间艺术乞巧之乡”称号,七夕贡案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8月18日 02:5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多地争夺“牛郎织女发源地”
下一条: ·专家:七夕是单身女子节日 相亲节目背离七夕内涵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郑雅婷]执子之手:从奶茶营销看新时代七夕情人节
·[杨宇]隋唐及宋元:中古时期七夕节的发展演变研究·[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柴书毓]节日中的仪式叙事与女性能动性实践·[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穆昭阳]从文本述说到述说文本:七夕文化传播的实践路径与演绎意义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文创融合,国民游戏推动苏绣文化再“出圈”·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赵欢]歌、舞和手工制作·[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