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希望这样的争夺,是真正源于求真务实精神,体现的是对文化的喜好,而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利益之争。
如果以学术态度来考证名人故里、传说故事起源地也并非不妥,胡适考证过《西游记》,顾颉刚考证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然而,今天为人诟病的名人资源争夺已经鲜有学术研究的影子,而是直奔经济主题。
很多争夺名人的案例,与其说是在争夺名人故里和发源地,不如说是在争夺“财神”;与其说是为了弘扬文化,不如说也是一种GDP崇拜。在一波一波的名人资源争夺战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端倪:越是经济文化欠发达的地方,越是热衷于搞“托古”经济。其结果,往往不过是一场炒作古代名人的概念游戏,不仅文化味全无,而且在经济发展上也是不伦不类,最终收获的是劳民伤财的穷折腾。
前几年,河南新郑搞了个“华夏祖龙”项目,打的是华夏图腾的文化牌,可结果,不仅让人看不出任何文化气息,反而给人以败笔之感——有损自然美景、破坏环境,最终被喊停而拆除了之,这不是穷折腾是什么?
为了达成经济上的目的,一些地方组织“专家”出书论证,策略上采用牵强附会的手法,将学术研究的“求真务实”精神抛之脑后,甚至频频造假,生造名人坟墓和故居。这些虚假的东西能体现真正的文化吗?能吸引游客吗?更有些地方,以“西门庆夜会潘金莲”、“江南名妓的糜烂生活”为噱头来吸引游客,这能算弘扬文化吗?
实际上,如果真的重视弘扬文化,我以为,是很难出现争夺的怪现象的。文化是可以共有的,争夺发源地对弘扬文化又能起什么作用?如果这四个地方看重的是“牛郎织女”传说中美好的爱情故事,那么应该关心的是故事中的人和感情,而不是所谓的发源地。
争夺“牛郎织女”发源地的四个地方,应该以“华夏祖龙”项目为戒,别在争夺之前就打好了小算盘:通过争夺,获得“最正宗”的称号或是“独家”开发权。如果争夺的四方都是这样想的,笔者想对此泼点冷水——借助古人的名头来推动城市发展,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好事,古来未有。
古代名人是“财神”不过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就城市发展而言,管理者不仅要收起“傍名人,求发展”的幻想,而且还要反思管理者是不是存在“发展焦虑”,如有,也不要病急乱投医,古代名人不是城市发展的灵丹妙药、不是焦虑缓释剂。要解决城市的发展问题,需要的是现代政府的善治理念,需要的是虚心学习和脚踏实地的工作,需要的是抛弃急功近利心态和GDP崇拜。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时代商报 2010年08月17日 17:15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