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首页民俗与教育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陶立璠:《民族民间文学理论基础》
  作者:陶立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8-16 | 点击数:5737
 

民族民间文学理论基础

作  者: 陶立璠 著

出 版 社: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0-12-1
字  数: 29000
版  次: 1
页  数: 377
印刷时间: 1990-12-1
开  本:
印  次: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810012034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文学 >> 文学理论

 

内容简介

  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在我国还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但在这片丰饶的处女地上,已经出现了一支开拓者的队伍。本书的作者陶立璠同志,便是其中一名热忱的拓荒者。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付出的心血。首先,作者没有让自己的目光只停留在鼻尖下一块小小的田地里。民族民间文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倘若割断了它与其它人文科学的诸多联系,便必然要使这门学科的研究走入狭窄的死胡同——犹如研究氏鱼的人,同时还应当懂得了贝类、藻类及一切同鱼类有关的生物,更应当懂得哺育了鱼类的海洋,否则,那种仅仅就是鱼谈鱼的研究,只能是浅显的、枯瘦的。而本书作者在论述少数民族文学规律时,凡涉及到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学科时,均做了详细的比较和可贵的探索;不仅注意吸收我国民族民间文学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也密切关注国外的研究成果。本书在写作中,亦极注重突出民族特色。普遍性往往是由特殊性来表现的,愈有民族性的东西才愈具有国际性。在论述民族民间文学起源时,陶立璠同志打破通常只引用国外资料的惯例,而是大量引用我国少数民族原始文学艺术资料。


目录

民间文学的特点、性质和研究方法(代序)

第一章 导论
一 民族民间文学的的概念、对象和理论构架
二 民族民间文学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
三 加强民族民间文学的理论建设
四 学习民族民间文学的目的
五 学习民族文学应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二章 民族民间文学与社会生活
第一节 民族民章文学的起源
第二节 民族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和整理
第三章 民族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直接的人民性和民族性
第二节 集体性
第三节 口头性
第四节 变异性
第四章 民族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第一节 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意义
第二节 民族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 作家文学对民族民间文学的影响
第五章 各民族民间文学的相互交流和影响
第一节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民间文学
第二节 汉族民间文学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对汉族民间文学的影响
第四节 各民族民间文学的相互影响
第五节 各民族文学相互交流的原因和特点
第六章 少数民族神话
第一节 神话与神话学
第二节 少数民族神话的分类
第三节 少数民族神话的全系、特点和意义
第七章 少数民族传说
……
第八章 少数民族民间故事
第九章 少数民族民歌
第十章 少数民族史诗
第十一章 少数民族民间叙事长诗
第十二章 少数民族民间谚语和谜语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祁连休 程蔷 吕微 主编:《中国民间文学史》
下一条: ·葛兆光:一流学者要去写教材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