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七仙嬉水节 两岸文化交流的新形式
  作者:王子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8-13 | 点击数:5560
 


  中新海南网8月12日电(王子谦)每年的“七仙形象小姐选拔赛”都是嬉水节的重头戏,今年也因为有了来自台湾的“仙女”让人尤为关注。

  其实,台湾与“七仙温泉嬉水节”的渊源自2003年就已经开始,宝岛少数民族同胞每年都会到保亭参加活动,而今年更是带来了三位美丽的“仙女”,这不仅是七仙女比赛首次走进台湾,也是内地选美比赛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赛区,可谓意义重大。

  作为祖国的两大宝岛,海南和台湾地理气候相似,自然条件相近,人文习俗相通。近年来,海南黎族和台湾少数民族之间的族源关系引起了海峡两岸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他们从遗传学、语言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各个角度,以充分的证据,论证了海南黎族与台湾的阿美、泰雅、布农、排湾等少数民族为同一族源。既然如此,同根同源就让海南黎族有更好的平台与台湾少数民族进行文化交流。

  选美比赛中,年轻人是主角;两岸关系上,年轻人更是未来的希望。从近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趋势上来看,相对于政治和经济给人硬邦邦的感觉,文化交流以其温和性、互动性越来越受到青年的喜爱:大陆选派学生到台湾学习生活,开放赴台游领略宝岛风景文化,台湾以其音乐、电影等艺术方式走进大陆年轻人的生活,无论是白先勇先生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到大陆演出引起的轰动,还是赖声川《暗恋桃花源》的长盛不衰,以及近年来被大陆观众广为熟知的《海角七号》、《艋岬》等电影,更不用说台湾偶像剧在大陆热播,都说明两岸间的交流越发紧密。

  从七仙女比赛在台湾设置分赛区和选手参与程度我们不难理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论大陆还是台湾,政治的分隔阻碍不了两岸民众对美好事物的渴求。选美比赛正是有了台湾女孩的参与,才能显得更圆满,才会让海峡两岸年轻佳丽的青春魅力得以释放,而这又正好处在七仙温泉嬉水节的背景下,用民族活动的形式加以串联,让她们在感受大陆文化的同时又展现出台湾的形象,达到相互的熟悉和理解。

  不仅如此,台湾参加温泉嬉水节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活动本身,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签署后,琼台之间合作有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举办嬉水节这一非正式方式,双方间可以加深了解,台湾同胞也可以借此更加全面地了解国际旅游岛建设情况。从未来发展来看,海南可以吸引台湾的资金和技术发展农业、旅游业和文化等产业,台湾也可以通过投资海南得到丰厚回报,这样的合作对于两地来说都将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说,七仙温泉嬉水节既是站在两岸间现实的基础上,又开创了一种交流新形式,这样的交流,必然会加深大陆与台湾之间的了解。毕竟,只有年轻人之间的对话与理解,才有两岸美好的未来。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海南新闻 2010年08月12日 17:24

上一条: ·广东民间多姓氏宗亲南雄珠玑巷探寻祖先脉象
下一条: ·甘肃舟曲全县文化文物系统因灾受损严重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毕雪飞]牛郎织女故事在日本中世的生成与叙事观的转变
·[刘婧]仪式感与在场:七夕作为传统节庆的现代化重构·[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加俊]老妪有所依:在七夕民俗传统中凝聚和维系群体认同·[程安霞]景观化:旅游场域中传统节庆空间生产的现代转向
·[陈长虹]七夕节、巧女神与九子母·[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郑雅婷]执子之手:从奶茶营销看新时代七夕情人节·[杨宇]隋唐及宋元:中古时期七夕节的发展演变研究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穆昭阳]从文本述说到述说文本:七夕文化传播的实践路径与演绎意义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文创融合,国民游戏推动苏绣文化再“出圈”·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