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拆弹红条”难得一见
议论归议论,金华是否有人使用“拆弹红条”呢?记者采访了10多位刚刚结婚了的80后金华市民,得到的答复是,均没有收到过。
市民刘晓波30岁了,至今未婚。他告诉记者,他知道有“拆弹红条”的存在,但是碍于面子,一直不敢送。“中国人有一种传统观念,结婚的时候红包送得越厚,情谊越重。别人送的都是鼓鼓的红包,你送红条,不太合适吧?对方观念若比较传统,怕朋友、同事之间伤了感情。”
80后小逄结婚不久,他的婚宴上收到的全是红包。他分析说,一部分朋友和同事结婚时,他都包过红包给他们,现在只是收了回礼;还有一部分是亲戚,观念都很传统,红包也包得比较大。
小逄说,大城市的年轻人比较前卫,金华的年轻一代相对比较传统,婚礼打白条,可能只是个别现象。而且,金华的红包比较平易近人,200元起步,压力不大,“给得起,就不需要打白条”。不像一些大城市,动辄要包888元、1288元、1888元等,实在难以承受,“拆弹红条”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浙江师范大学民俗学专家宣炳善教授说,“拆弹红条”是一种新出现的民俗现象。但凡新民俗的出现都是社会某一个层面的反应。恰逢社会转型期的80后,是一个尴尬的群体,相对于50后、60后、70后,就有着较大的社会压力。
宣炳善指出,1999年,随着福利分房制度的取消,房地产成为拉动内需的工具。特别是在2005年以来的5年时间里,房价呈现快速上涨的局面,使得无数80后背负重债,成为房奴。
严峻的社会形势,对80后的生存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拆弹红条”的出现,无疑能缓解他们的生存压力。
不过,使用“拆弹红条”的人,多半是来自没有家庭背景的农村。在城市发展的他们,不得不使用“拆弹红条”来缓解经济压力。
80后背上的经济重担,是社会深层矛盾的体现,但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时期,接踵而至的90后可能就能赶上国家宏观调控的稳定期。“拆弹红条”这样的送礼方式也有可能会逐渐消失。(来源:金华日报)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浙江在线 2010年07月30日 09:1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