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上鹊桥重飞度,珠村乞巧又一年。广州市乞巧文化节将于8月14日至8月19日在乞巧第一村天河区珠村举行。今年,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头衔预计将为珠村乞巧带来更多人气。但如何将巧姐巧男们的乞巧作品转变成“产品”进行商业化推广,却仍是主办方遇到的一个难题。
◎潘尧珊(广绣传承人,珠村屈指可数的乞巧男):珠村乞巧节的人气是越来越高了,很多游客都来买一些乞巧作品。每年乞巧节当天因为有游客,珠村巧姐的作品都能够卖得不错,但乞巧作品也主要是在这几天销售,很难变成商品形成产业。因为这个本身就是细致的手工艺术,就算有商家愿意大批下订,都很难做得及。
◎劳毅波(资深旅游专家):珠村乞巧今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个是好事,能更好地弘扬广州的文化。至于其发展商业模式,目前最大问题在于双向沟通不充分。这些手工艺制品,并非能很好地满足当下消费者的审美或需求,很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情况。要推动乞巧文化的发展,可以尝试在手工制品中,更大幅度地加入时下的流行元素,例如卡通形象等。或者与民间资本合作,开发专题短片、动漫制品等,多元化宣传乞巧,也带动其实体产品的熟悉度和关注度。
◎潘剑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是否走商业化之路,不是谁说了就算了。乞巧节上制作出的所有产品,它们并不是商品,不是以材料和工艺相加就能定价的概念。按商品标准来说,一双绣花鞋值多少钱?但这双鞋本身蕴含了表达诉求、表达心愿等祈福的意义,它本身是无价的。因此,它更多的是需要政府和大家的保护和推广,只有大家都认识和熟悉传统文化了,也才会有更多的人把乞巧产品“请”回家。传统文化和商业是两回事,有交集点的时候,就合作,没有的时候,就不要强求。
◎万露贞(尚文馆工作人员):去年曾经在尚文馆举办过一次乞巧文化主题的展览。我个人认为,乞巧节的形成与发展,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基础,传承与保护民俗文化,不可一味还原重现昔日节日景象,亦无需抗拒商业包装与运作。
◎少卿(员村街坊):乞巧节上的工艺品,由于是手工制造,如果转型商业化发展模式,从数量上完成产业化,的确不现实。因此,对于这种特色产品,能否考虑借鉴如今时尚界盛行的“定制”概念,走奢侈品方向的发展模式。就是塑造一种品牌的概念,将这种乞巧的深层次文化附含进去,但这样的模式,需要地方政府强大的资金和物质等方面的长期支持。此外,这种传统手工艺品与旅游结合一起发展,也是值得探索的方式。 (来源: 南方都市报)
文章来源:博宝艺术网 2010-08-11 15:25: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