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中国爸爸节”隐退大陆几十年 网络时代重拾起
  作者:陆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8-11 | 点击数:3215
 

 
  中新网南宁8月8日电 (陆旺)近年来,互联网上盛行一种说法:每年的8月8日,是“中国男子节”,也叫“中国爸爸节”。调查发现,至今中国台湾地区仍保留的“中国爸爸节”,在大陆已经“隐退”了几十年,而西方的父亲节则在大陆大行其道。不过,近年来,“中国爸爸节”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而逐渐被部分大陆网民知晓,一些商家和网民开始认可这一节日。

  8月7日,记者针对“您是否听说过"中国爸爸节"”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在随机抽取的100名大学生中,仅有3人知道8月8日是“中国爸爸节”,2人曾听说有“中国爸爸节”但不清楚节日日期,其余大学生均表示只清楚有“西方父亲节”,而“中国爸爸节”为第一次听说。

  据悉,“中国爸爸节”是在1945年8月8日,由上海的部分爱国人士发起的,其目的是为了纪念在抗日战场上为国捐躯的父亲们。抗战胜利后,当时国民政府定八月八日为 “爸爸节”(谐音),后正式改为“中国男子节”。至今在台湾地区仍然保留这一节日,大陆却较少有人关注。

  8月7日,在记者走访的广西南宁多家商场,也未看到商家针对“中国爸爸节”进行相关促销活动。在互联网上,一些商家则有部分针对这一节日的促销活动。

  广西南宁南棉路南城百货的莫姓主管表示,南城百货在今年6月份曾进行“西方父亲节”促销专刊,针对男性护肤品等进行促销活动,但认为“中国爸爸节”市场未成熟,因此,该店从未针对8月8日“中国爸爸节”进行过促销活动。

  “今年的"中国爸爸节"也有顾客来购买百合、向日葵送给自己的父亲,但相对"西方父亲节"少很多。”广西南宁衡阳路中经营多年花店的朱老板说。他说,今年6月份“西方父亲节”前来为父亲购买鲜花就有百余人,而在“中国爸爸节”来临之际,截至8月7日晚上11点,却只有4人前来订购。

  在知晓8月8日是“中国爸爸节”的3名大学生中,来自广西师范学院的温芸芸说:“我是去年在听广播时,了解到每年的8月8日是"中国爸爸节",每年这个时候,也都会发发祝福短信给自己的爸爸。”至于为何如此多大学生不清楚该节日,却热衷过西方父亲节,她认为这与宣传不足有关。

  作为一个中国节日,却遭到如此冷落,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老师陈羽锋认为:“这体现出中国新闻工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和挖掘的不足,以及对自身的不自信。”她还表示,诸如“西方父亲节”等西方文化的成功传播与其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并且在对外传播中能入乡随俗,与当地本土文化求同存异。要继承发扬一些中国文化,有时需适当改变,抛弃一些偏僻的陈腐的内容,追求通俗化,仪式不能复杂。

  而来自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的老师陈烈认为,大陆较少人“关注中国爸爸节”,与中国当时社会政治背景有关系,在推翻三座大山后,国内又开始倡导女性解放,可能与政府在对这样一种民族文化上重视程度相对减弱,且年轻人对自己本土文化了解较少,对外来文化好奇等有关。

  据报道,2009年,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全国组委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冰在接受采访时称,要倡导中国人过8月8日的“爸爸节”,其理由是中华民族是讲究孝道的,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家提倡孝道文化。一些网民也力主将8月8日定为中国全国性的“父亲节”。而中国民俗语言学会会长、辽宁社会科学院民俗学文化学研究所所长曲彦斌认为,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父亲节,但是要沿用8月8日的爸爸节还是根据民俗文化学来确定新的父亲节则有待商榷。

  不过,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大陆一些商家和网民开始逐渐认可8月8日“中国爸爸节”,尽管一些网民认为这是个新创的节日。在8月8日前后,一些商家推出促销活动,一些通讯公司还推出爸爸节祝福短信等,而许多网民则在8月8日对父亲表达更多关心。面对8月8日的“中国爸爸节”,广西百色学院的银舜说:“做好自己,不给爸爸惹事,不给他费心就好了。”(来源:中国新闻网)

 

  文章来源:搜狐 2010年08月09日00:05

上一条: ·新华调查:“非遗”市场化道路有多远?
下一条: ·中国“情人节”少了“中国味”
   相关链接
·[何华湘]网络时代非遗传播伦理问题探析·[何华湘]网络时代背景下非遗传承的创新机制研究
·[唐璐璐]网络时代民间文学的坚守与更新·网络时代的学术对话: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民间文化
·第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网络时代的对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