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2 10:37:36
澳门澳亚卫视记者: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项目里有三项是澳门的申请,已经通过评审,进入了30天的公示期,这个公示期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已经确定为名录里面了。如果确定的话,中央会给澳门这三个项目在资金上有什么支持?
2010-06-02 10:39:35
王文章:
这个问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同志回答。
2010-06-02 10:41:10
马文辉:
第三批国家级名录项目的评审是严格按照国务院的“18号文件”确定的标准、条件和程序开展和进行的,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严格、科学、规范、按程序进行评审。
2010-06-02 10:41:29
马文辉:
开始的程序是专家组评审,因为这里有60多位专家,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辽宁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机构的60多位专家学者分成10个专家组,对整个申报材料的3136项进行分组评审。评审之后,我们又召开了正式的评审委员会会议,评审委员会会议确定之后又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除了文化部以外还有13个成员单位)征求意见,最后确定新增项目190项,项目扩展159项,这其中包括三项已经公示的澳门项目。公示结束以后,根据公示期间社会的反馈,部里开会专门研究,提出进一步修正的意见,再报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向大家进行汇报和审议,如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对名单都表示同意,就正式报国务院审批。国务院批准之后,再以国务院文件的形式正式公布认定。
2010-06-02 10:46:39
马文辉:
保护上,澳门、香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非常珍贵,包含了重要的文化价值,肯定要注意加强保护,从各个方面予以适当的倾斜。
2010-06-02 10:46:50
香港文汇报记者:
对我国与日韩等周边国家共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非遗的代表作名录,怎样处理各国间“抢申”的问题?
2010-06-02 10:47:18
王文章: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精神以及操作指南的相关规定,缔约国有权利、也有义务和责任,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本国领土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两个遗产国家共同拥有的同源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每一个国家均可以单独申报,如果列入代表作名录之后,也不妨碍其他的国家再次单独申报。
2010-06-02 10:47:46
王文章:
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11月7日公布的第二批代表作名录中,就有阿塞拜疆申报的“阿塞拜疆木卡姆”,这是作为传统音乐申报的。还有伊拉克申报的“伊拉克木卡姆”,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共同申报的“沙士木卡姆音乐”,都分别入选。到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第三批代表作名录中,中国也申报了“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也列入了代表作名录。这说明共同拥有的项目,在一个国家申报之后,其他国家还可以单独申报。
2010-06-02 10:48:54
王文章:
中国与不少周边国家共同拥有同源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愿意与这些周边国家就联合申报的问题、联合保护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协商。中国愿意与周边国家进行联合申报和保护,共同传承发展同源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增进睦邻友好关系。2005年中国与蒙古国成功申报了蒙古族长调民歌。申报成功后,两国建立了“联合保护长调协调指导委员会”,以指导和促进两国开展对该项目的联合保护工作,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联合申报的成功范例。
2010-06-02 10:49:52
王文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约》的框架下设立代表作的名录制度,是为了推进各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申报是一个手段,推动保护才是真正的目的。我们对跟周边国家共同拥有的一些项目,也是特别强调联合申报、联合保护,保护放在第一的位置。申报不是一种竞争,应该是作为大家携手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桥梁。在这方面,我们秉承了一个重要的原则,合作保护比申报竞争重要。今后我们跟周边国家还会就联合申报的问题、联合保护的问题进行更多的合作。
2010-06-02 10:50:41
北京电视台记者:
第一,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非遗保护,人人参与”。请您具体介绍民众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二,一些地区现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态度走向了一个极端,当前非遗保护的商品化倾向越来越明显,想听听您对非遗保护商业化倾向的看法?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正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什么?
2010-06-02 10:52:36
马文辉:
今年“文化遗产日”非遗保护的主题确定为“非遗保护,人人参与”,我们是基于这样一些考虑:非遗保护的方针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这是非常辩证和全面的口号。因为我们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在政策层面上、经济层面上、动员上做了大量工作。政府主导是一个方面,政府做这些工作最根本的是把社会动员起来,因为非遗就在我们身边,非遗的传承人、非遗的主体就是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部分在民间,这样动员全社会形成一种高度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是非遗保护一项长期的任务。虽然在前些年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动员,使大家对非遗保护逐渐有了认识,但是这种宣传教育,这种自觉性的提高还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今年我们仍然凸显这一点,就是为了让大家感觉到非遗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都有责任保护这一珍贵的遗产,所以提出“非遗保护,人人参与”。
2010-06-02 10:53:44
王文章:
我再补充一点,今年“文化遗产日”期间还有一个活动:“把遗产交给未来——古琴名家名曲进百校活动”,向大学生和中小学学生一边讲解古琴的知识,同时演奏古琴的名曲。这实际上让青少年能够直接跟传统的经典古琴名曲见面,既聆听同时又了解古琴作为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价值、意义,直接参与这些活动就能够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的价值。同时,现在很多青少年在演奏古琴,这样一些实际的活动使他能够感同身受,能够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同时也体会到参与的快乐。
2010-06-02 10:56:14
新华社电视台记者:
请问王部长,我们知道任何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全人类共同的遗产,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传承,增加公众的认知度和国际的知名度。我们看到,为迎接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文化部将在国内举办一系列推广活动,不知道在国际上是否有这样保护传承推广的活动,呼应全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主题?
2010-06-02 10:58:12
王文章: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加强国际间的合作非常重要。前几年我们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总部,举办了一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展,同时中国的一些表演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部进行了演出。那次活动我也参加了,当时有192个国家的代表观看了展览和演出,他们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对当时展览内容的丰富和演出的精彩大为赞叹。通过那次展览和演出,他们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有了深入的了解。
2010-06-02 11:01:05
王文章:
前几年,我们在四川成都还举办了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也吸引了国外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专家和一些旅游者参加。最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挂牌成立的“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我想它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将会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在国际上的宣传,包括国际社会对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都会很大的促进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是我们自己国家和民族的,但是它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国际间的合作保护方面,我们今后还会做出更多的努力。
2010-06-02 11:01:51
主持人华清:
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0-06-02 11:04:09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10-06-02 11:04:09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