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澳门学”建设的文献基础
建设一门学科,需要具备足够研究者使用的丰富文献资料。正如梁启超所说:“治科学者——无论其为自然科学,为社会科学,罔不恃客观所能得之资料以为其研究对象”。研讨会上,学者们对“澳门学”建设所能利用的文献资料进行了讨论。
一些学者指出,与“澳门学”有关的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且种类繁多,具体有多大的量现在尚无法准确统计。目前,仅葡萄牙海外历史档案馆整理的1630年至1833年的葡文档案就有10万多份;所藏1833年至1974年的档案亦不少于前者。葡萄牙收藏澳门葡文档案的还有东坡塔档案馆、里斯本公共图书馆、里斯本科学院图书馆、外交部历史档案馆、儒达公共图书馆等处。藏于澳门的文献资料,分布于市政厅图书馆、贾梅士博物院、仁慈堂、各教堂及一部分葡文中学内。与“澳门学”有关的中文文献资料,广泛存于澳门何东图书馆、葡萄牙东坡塔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处。此外,荷兰、英国、印度、泰国、日本、菲律宾、西班牙、意大利、越南、巴西等国都有不同文字的相关档案收藏,其内容涵盖政治、历史、地理、宗教、文学、艺术、教育、经济、法律、科技等方面,其数量之多、价值之大无法估量。其中所反映的问题,可能会填补16—19世纪中国史及世界史研究中的一些空白。
一些学者认为,文献建设包括文献的收集、整理、翻译。这是“澳门学”建设的基础,也是“澳门学”建设的一个难点。目前,与澳门有关的许多文献资料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与利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的深化。因此,推动“澳门学”建设,首先必须建立一个世界性的“澳门学”文献数据中心,配备多语种人才,以几代人的努力,将散落于世界各地的有关澳门的文献资料进行普查、整理和翻译,使澳门成为明清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的文献中心和信息中心,为“澳门学”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于“澳门学”建设的建议
建设“澳门学”并非易事,不是少数学者朝夕之功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经过大批学者的长期努力才能取得显著成效。研讨会上,学者们就如何进一步推进“澳门学”建设提出了不少建议。
一些学者认为,目前关于澳门的研究成果有许多仍停留在对事实的考证和论述层面,还未能上升到思想和理论的高度;深度挖掘澳门历史的意义和价值的学术自觉性还不够,没能体现澳门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宏观格局中应有的重要意义。这与“澳门学”的学科定位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在“澳门学”的建设中,学者们应有更宽广的学术视野,既要抓好微观研究,也要注重宏观研究,这是未来“澳门学”发展的重要学术追求。
一些学者指出,近年来从事澳门研究的学者不断增多,目前“澳门学”研究已经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实力的学者队伍,主要包括澳门本地学者、内地学者和海外学者。不过,要使“澳门学”蓬勃发展并在学术界形成较大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扩展学者队伍。“澳门学”的文献资料涉及中、葡、英、日、法等语种,因而应立足于学科的长远发展,培养掌握多语种的青年研究人才,为“澳门学”的发展积蓄后备力量。
一些学者认为,“澳门学”建设要取得长足发展,专家学者的作用固然无可替代,但相关组织的大力推动同样不可或缺。长期以来,澳门特区政府对澳门研究一直给予大力支持,这是推动“澳门学”建设的有利条件。“澳门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澳门特区政府加大投入,将“澳门学”打造成为澳门的“文化名片”。澳门大学作为“澳门学”研究的基地,在“澳门学”建设中可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包括在全球范围整合各种研究资源,设立“澳门学”研究的专门机构,做好“澳门学”研究的长远规划,加大对“澳门学”研究的投入,有重点地推进一些“澳门学”的专题项目,出版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等。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0年05月21日00:00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