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震后首个清明放水节在都江堰举行
  作者:吴晟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4-05 | 点击数:3970
 

 
  中新网都江堰4月5日电 (吴晟炜)5日,“2010中国都江堰放水节”在四川省都江堰渠首“道解都江堰”实景演出现场举行。这是“5•12”大地震后,都江堰市举办的首次清明放水节。此次放水节以“感恩•都江堰”为主题,充分体现了都江堰灾后重建取得的喜人成绩,表达了63万知恩感恩的都江堰人民的感恩之情,有力推动都江堰市建设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伴随着一记记悠长的钟声,放水节系列活动拉开序幕。今年的放水节分为序、公祭、水颂、堰功、感恩五个部分,经历了“5•12”大地震后的放水节又增添了新的内涵,“祈福”和“感恩”成了活动的两大亮点。

  在《序》中,除了赞美滋润万物的都江堰之外,也深情缅怀震中遇难者,音乐低回,思念不断。现场数百人一起点亮心灯,许下心愿,放飞希望,为逝者祈福,为生者祝福。

  长声蟒号打破了庄严肃穆的场面,将人们的思绪勾回到第二章节《公祭》中,在两千多年前公祭李冰仪式的现场,主祭官带领文武百官和手捧五谷、鲜果、哈达、羌红的民众,在都江堰畔三叩九拜、宣读祭文、敬献祭品、公祭李冰。

  在第三章节《水颂》中,通过藏、羌、汉等民族的舞蹈赞美水之博大与滋润,赞美水孕育了藏羌汉等民族和谐共荣。

  《堰功》、《感恩》两个章节以李冰父子带领川人修建都江堰为主题,整个剧场是一个虚拟的宝瓶口和金刚堤,台上、台下、四面八方,对着恩泽万物的都江堰宝瓶口跳着傩戏、变脸、表演茶艺、互献哈达,满怀敬意与感恩,在主祭祀官的带领下,恭恭敬敬完成三鞠躬感恩。活动尾声,主祭祀官宣布“放水、砍杩槎、打水头、戏水、放鸭”,滚滚春水奔腾,把活动推向高潮。

  据悉,经过近两年的灾后重建,都江堰市以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恢复重建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青城山-都江堰景区重建项目全面实施,虹口、龙池旅游集镇建设加快推进,景区旅游接待中心、遗产博物馆等项目开工建设,以旅游为龙头,商贸、节会、文化创意等为支柱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形成。同时大力创建虹口全国山地度假旅游示范区,成功举办了“十万上海游客游都江堰”、虹口国际漂流节、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主会场开幕式等节会活动。并荣获了“中国十大创意节庆城市”的称号。

  2009年,都江堰市全年接待游客9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15.8%和26%。

  另据了解,“2010中国都江堰放水节”,活动时间从4月3日至4月12日。在此期间,组委会还安排了书画展及书画作品拍卖会、摄影展、“道解都江堰”首场演出、世界导游精英赛暨“跟着亚姐游成都”等活动。(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4月05日 18:4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北川民众清明期间祭奠遇难亲人
下一条: ·清明寒食文化节在介子推携母归隐之地绵山开幕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