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0日,东城区区长杨艺文通过媒体与市民交流了如何处理好保护旧城风貌、改善民生和疏解人口的关系问题。在谈到“实现旧城有机更新”的问题时,她介绍了东城区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存在的问题:平房区房屋质量普遍老旧,市政基础设施较差;人口稠密,城市承载压力过大,对历史文化景观造成破坏等。杨艺文特别提到了钟鼓楼地区的问题。她说,钟鼓楼地区在清代时,空间占地有1.4万平方米,现在由于私搭乱建的挤占,已经剩下不到4000平方米了。昔日这里是报时中心,有繁华的商业街区,现在都不复存在了。这给历史文化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基于这样一些问题,为了整体推进历史文化区的保护性改造,东城区决定先期以钟鼓楼为试点,适当恢复此处的历史文化景观,同时还将通过外迁居民的方式解决这一地区居住拥挤的问题。这是政府主导的公益项目,是以民为本的,不同于一般开发项目。在整个旧城建设过程中将严格遵循历史文化保护规划进行操作。
民众意见存在分歧
对于“北京时间文化城”项目,民众中间存在不同意见。在“百度吧”等论坛空间上,许多网友表达了对北京鼓楼安全的担忧。他们认为,在历史文化保护区,首要的还是应该进行原汁原味地保护。没有了鼓楼,拆除了胡同,迁出了长期生活于此的居民,北京的古都风貌将遭到严重破坏,北京将不再是大家心目中的那个北京。有人甚至言辞激烈地认为,这样的工程是利用纳税人的血汗钱为政府官员打造政绩工程。
不过,也有不少街区居民对项目的实施表示赞同,并且认为这是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环境的一个良好契机。一位街区居民说:“我从小在这儿长大,如果这里拆迁,我也会不舍得。但是这些年,随着住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居住环境也越来越恶劣。生活垃圾随处可见,私搭乱建也很严重。”他希望那些坚决呼吁捍卫街区的人士能够换位思考,体谅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了几十年的居民的心情。也有人表示,建成时间庆典广场后,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可以在这里举办全民庆典活动,增添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感悟。
1924年,大清王朝的宫门永久关闭的同时,钟鼓楼也结束了它长达6个多世纪的报时使命。据城区的老人回忆,现在,只有在除夕夜,才能听到钟鼓齐鸣。对于钟鼓楼地区通过兴建“北京时间文化城”恢复报时的做法,鼓楼文物保管所原所长耿留军表示,目前已仿制了具有计时和报时功能的铜刻漏。钟鼓楼属于国家级文物,在其周边动土应该慎重。
如果“北京时间文化城”的规划项目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并且是件为民谋福祉的好事,为什么还会引起民众误解?有业内人士认为,这里面可能存在沟通不够的问题。民众需要的是透明的信息传递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来源:中国文化报;本报记者 侯丽)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4月02日 17:42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