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京城十大灯会花会闹元宵
  作者:记者 李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28 | 点击数:4038
 


  26日晚,三里屯VILLAGE广场成了灯的海洋。100盏兵马俑灯、4辆花车彩灯、十几个国家的孩子制作的60盏彩灯,以及141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宫灯和三里屯街道居民制作的120盏文明礼仪灯将每一个角落都点亮了。

  操着各种语言的游客们在灯的海洋中笑得灿烂如花。在台湾交大读书的学生小林说:“我来北京旅游,在报纸上看到灯展的预告就来了,没想到这么漂亮,在台湾也不常见。”新西兰籍的韩国学生小金说:“那种传统的灯最好看。在新西兰看不到这样的东西。”还有75岁从威海来北京看望女儿的刘大妈说:“在我们老家,都是用干面做灯,用萝卜挖空了做灯,哪有这么漂亮啊。北京的灯太好看了!”当听说灯展将持续到周日晚时,一对带着3个女儿从阿尔巴尼亚远道而来的中年人说:“那我们明天还来。中国春节我们放了两周假,全家每天都出来逛,北京过年真好!”

  正月十五闹元宵,讲究一个“闹”字。除此而外,元宵节前后,本市另外还有9大灯会、花会在城乡展开,灯的海洋、花会的长龙将让百姓过个热闹的元宵节。前门大街等城市主要街道也都将呈现流光溢彩的城市景观。

  昨天下午,位于崇外大街的国瑞城购物中心门前广场热闹非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历史悠久的花市元宵灯会开始了。社区居民和街道内部分单位员工亲自动手制作的花灯一一亮出来。废旧塑料瓶、废旧纸盒、废旧泡沫板都变身成为花灯的零件,展出的所有灯笼都是居民用传统材料和节能材料设计制作的。花会表演也充满古朴风韵,被尊为北京花会泰斗的隋少甫先生的众多徒弟用精彩的表演让观众开了眼。

  从今天开始延续至正月十六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敛巧饭”无疑将吸引大批城里的游客。怀柔区琉璃庙镇杨树底下村的“敛巧饭”已有180多年历史,它是在年即将过完时,由村中少女到各家敛收粮食、菜蔬,由成人妇女做熟,全村共食。吃敛巧饭前,全村还要扬饭喂巧(即麻雀)、走花会、唱大戏。吃罢,全村还要走百冰(即驱走百病之意)。

  燕山第二十五届大家乐元宵灯会也将于今天在燕山燕怡园开幕。对燕山地区居民来说,一年一度的灯会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动,而是大家一整年都期盼的盛事。亮灯的日子里,不仅燕怡园,附近的文化广场和主要街道也都亮了起来,让大家心情愉悦,预示一年的好日子。房山的“正月十五闹元宵”民间花会表演将于今天在良乡西潞翠柳大街至城关南北大街举行,全区24支民间花会队和7辆花车将行进表演,专业模特也赶来助阵演出盛装服饰走秀。花车还将在活动后停放在区政府广场展览至3月1日。

  本市规模最大的花会踩街活动,一年一度的平谷民间花会秧歌进城大拜年明天将在平谷区府前街举行。80支普通农民或学生组成的花会秧歌队伍,3000余名表演者将在20余辆彩车的引领下,以镇乡、街道为单位,高举“平谷人民给全市人民拜年”等50余条祝福语进行表演。除了本地花会,活动还邀请了昌黎地秧歌、胶州秧歌、门头沟太平鼓等十支外埠特色表演队加盟。平谷区电视台还将通过现场直播,让当地40万百姓与现场的5万余群众同步欣赏盛况。

  延庆县1500余群众明天将组成45支花会队在县主要街道表演。昌平区正月十五民间花会表演将在永安公园文化广场举行,舞龙舞狮、鼓舞、高跷、小车会等20多支花会将大展风姿,后牛坊村花钹大鼓、漆园龙鼓、涧头村高跷等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将展示独有的魅力。此外,密云“龙腾虎跃庆新春”社区灯会将于明晚在县城东西大街亮灯,四个主题展示区和四条彩灯长廊将展示虎跃灯、五虎闹春灯、平安吉祥灯等大型灯组。

  自除夕延续至3月1日的延庆九曲黄河灯展示将在沈家营镇兴安堡村迎来高潮。村里的老人们将365盏彩灯支在竹竿上,按黄河“九曲十八弯”路线步阵,搭起“九曲黄河灯阵”。游客们可以前往尝试走这个灯围成的迷宫,如能不碰到任何一盏灯,顺利走出灯阵,将象征“转九曲一年顺通”。(来源:北京日报 )

 

  文章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河南宝丰百年马街书会盛况再现 一日可赏千台戏
下一条: ·少数民族民间艺人“非遗”调演闹元宵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祝鹏程]传统的圈层化建构与符号化挪用:对当代北京小剧场相声的考察及反思
·[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祝鹏程]谁之传统,传统何为:对当代北京相声传统化实践的考察及反思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
·[王子尧]流动的市声:北京“杂吧地儿”的生活之籁·[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王静斯]北京地区中秋习俗考略
·[宋嘉琪]手工艺类非遗的市场化·[漆凌云]结构与隐喻:元宵节放花灯传说的文化解读
·[高洁]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表演艺术类遗产调查报告·[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祝鹏程:《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北京相声为个案》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万建中]从民族饮食到“中国饮食”的转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