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贵州领建中国首个苗绣“数字博物馆”
——非遗保护引进数字化手段
  作者:记者 李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01 | 点击数:11643
 


  由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资助、我省学者提出并领衔承担的《中国苗族刺绣艺术数据库》,是我国首个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全面、系统、完整地采集收录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域苗族支系刺绣工艺的国家数据库。项目于2008年10月启动,覆盖包括贵州在内的8个省(市、区),将于2011年底完成。

  2010年1月14日,在省文化厅大院一幢破旧的小楼里,《中国苗族刺绣艺术数据库》项目负责人、省文化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杨晓辉向记者展示了一部分前期采集的苗绣图像及相关文字信息的数据资料,“这就是构成苗绣数据库主体内容的基础资料——苗绣数字卡片。”

  在标题为“关岭黑苗刺绣”的“卡片”上,研究人员实地采集的苗绣纹样图片和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盛装妇女全身像,让记者生动直观地感受到这一支苗族刺绣的精美典雅,领略到苗族服饰的独特和美丽,而这仅仅是大量图像资料的一页。除了图片,卡片还用简洁严谨的表格提供关于这个支系苗绣的材料、功能、工艺特点、艺术风格以及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等丰富的信息。

  建设中的《中国苗族刺绣艺术数据库》除了将汇集数以万计的“苗绣图像数字卡片”外,还将运用通过田野调查占有的大量翔实资料,以省、地、县区域为基本框架结构,分别提供相关文字信息,同时编制分布点至乡镇的“中国苗绣分布图”,直观呈现中国苗绣分布情况,并指引读者点击进入感兴趣的版块或支系。

  数据库立足于反映中国苗族刺绣艺术全貌,在历时三年的研究中,杨晓辉率领的项目团队将实地调研贵州、四川、云南、海南等8个省(市、区)、数十个县市、上百个乡镇的典型苗族支系聚集地,大量采集、录入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的苗族传统刺绣作品及其历史文化信息。

  在此基础上,项目组还将按照不同地域苗族支系及风格特征进行资料的分类整理和数字化处理,形成精华荟萃、容量浩大、脉络清晰,具有高艺术含量和史料价值的数据库,也将是中国首个较为完整的苗绣“数字博物馆”。

  《中国苗族刺绣艺术数据库》的建设,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在方式和手段上的一次创新和突破。杨晓辉介绍,国内外对苗绣艺术的研究已取得很多成果,但涉及如此广泛而全面的苗族聚居区域和支系,尤其是运用数字化技术保存以视觉形象传达为主的苗绣艺术,在国内尚属首次。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2010-01-26 14:49

上一条: ·我国首个萨满文化教学研究机构成立
下一条: ·摩尼教遗物惊现霞浦 早于晋江草庵
   相关链接
·[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许诺]集体记忆视角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苏州路径
·[徐才丹]“表演类”非遗的数字化路径与实践反思·[郭静暄 赵永恒 马驰 张有明]人工智能助力下的民族冰雪体育遗产数字化保护策略研究
·[杜琛]蔚县明清壁画与民俗文化的传承研究·[张建军]美国民众生活中心:数字时代的文化建档与公众参与
·[肖宇强] 民族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保护及对接乡村振兴发展探究·探索节庆活动数字化 为传统文化活化带来新方式
·[张建军]记录口头传统:从书面文本到数字技术 · “稻鱼鸭” 生态系统:农耕文明的传统智慧
·毕传龙:连接好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出入口” ·[张建芳]贵州仡佬族传统村落沈家坝调查报告
·[王蔓蔓]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重阳祭水大典田野调查报告·[毕传龙 赵娜]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视野下的非遗传播能力建设
·[专题]百年前的中国音声之美:走近劳弗录音档案·“中国最初录音”,韵起独行之采风,“回归”于声音生长之地
·中国早期音声档案的数字化建档与共享:多学科视野下的劳弗特藏·多学科视野下的劳弗特藏
·聆听百年前的“中国记忆”——“中国早期音声档案的数字化建档与共享”圆桌会议综述·[圆桌会议]中国早期音声档案的数字化建档与共享:多学科视野下的劳弗特藏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