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吴晓东]2009“新世纪神话研究之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吴晓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1-17 | 点击数:13950
 

  19日(星期六)9:00-10:40,研讨会进行到了第三场,这场研讨会由逢甲大学李威熊教授主持,发言人有鲁瑞菁、徐志平与郑在书三位学者,田兆元、杨利慧、吴晓东三位学者为评议人。

  静宜大学鲁瑞菁教授首先作了题为《端午龙舟竞渡底蕴考》的论文发言。文章指出,端午节具有两个习俗底蕴,即水葬送瘟与求雨卜岁。“午”字有交叉的意思,与五行无关,是阳衰阴盛转变的体现。在汉代的时候,由于忠孝治国的原因,人们才开始将屈原的故事与端午节结合起来,而关于端午节龙舟的竞渡,作者认为具有生死相竞、吉凶相竞和善恶相竞的底蕴。评议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指出,关于端午节的研究已经浩如烟海,但作者的文章依然有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比如端午节龙舟竞渡的起源与水葬有关,实为难得。

  嘉义大学教授徐志平的论文发言为《从比较神话学观点重探中国的天地分离神话》。文章参考了西方创始神话对于田地分离神话的界定,运用母题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各地的天地分离神话进行考察,将其分为最初的天父地母分离神话与天地再分离神话两个阶段。前一神话具有“民神异业之始”或“失乐园”的意味,后者表现先民对“天”所造成的压迫之反抗,有点接近“天灾与救世神话”。将这两种神话结合起来看,则中国的天地分离神话和西方的创世神话中的天地分离神话十分接近了。评议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利慧认为,中国天地分离神话固然可以分为这两种类型,但它们不一定有时间上的差距,另外,利用诸如毛利人神话等材料来论证是否妥当,是否应该回到中国神话本身。

  韩国梨花大学郑在书教授的论文发言题为《是禅让、还是篡夺--对古代中国王权神话的解构分析》。文章对尧舜禅让传说的真实性持否定的态度,并运用了一些韩国关于尧舜禅让的传说新材料来加以论证。作者用弗洛伊德与图腾有关的理论来论证鲧、禹继承神话的真实面目是弑父。论文还讨论了成汤祈雨神话并认为其深层结构是商代的曝巫仪式。评议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吴晓东认为文章的论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拓展了人们思考的角度,但关于成汤祈雨神话的论证还过于简单,需要加以补充。

  下午13:30-15:10,研讨会进入到第四场,第四场研讨会也分A会场与B会场,A会场由台湾考试院考试委员浦忠成主持,郑土有、山田仁史、陈泳超三位学者发言,郑阿财、浦忠成、鲁瑞菁三位学者为评议人。B会场由成功大学陈益源教授主持,田兆元、高莉芬、钟宗宪三位学者发言,鹿忆鹿、赖锡三、陈益源三位学者分别为其评议。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郑土有在A场首先作了题为《来自田野的声音--流传于浙江民间的盘古神话解读》的论文发言,文章通过将徐整所记之盘古神话的四个部分,即“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在其中”、“盘古开天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日长,天地日渐分离”、“盘古垂死化身”,与从浙江多年搜集的盘古神话及相关开天辟地神话进行比较,再结合徐整的生平经历,推断出徐整所记的盘古神话来源于越地,即今浙江地区。

  日本东北大学教授山田仁史的文论发言题为《台湾原住民有关星辰的观念与神话》,文章指出,台湾原住民的星辰观念中,有把星辰当作太阳、或当作天等观念,这主要体现在雅美族的神话之中。卑南族所流传的两兄弟变成星星的神话可能是东南亚《星型羽衣说话》故事的变形。泰雅族把金星看成猎人射熊。邹族关于星星的神话与历法有关。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陈泳超所作的论文发言题为《夔龙是什么龙——作为地方信仰实践的远古神话》,文章探讨了夔龙的形成过程:夔与龙在典籍中分别为舜帝的乐官与言官,在湖南省蓝山县,他们被认为是舜帝南巡礼乐教化的随奉大臣而受到立庙祭祀。后来夔庙被载入了祈雨的功能,而民众始终将夔与龙连带称呼,致使“夔龙”被视为将军或神兽之龙。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田兆元在B场首先作了题为《中国神话史编撰与神话理论建构》的论文发言,他认为,神话及神话历史必须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类型加以研究。对待神话历史,宜以合法性和认同性为神话的基本属性;而神话主体将是一个特定的具有共同的神话目标作为认同的族群;神话的形态将是一个以神圣叙事为中心的结构体系;而神话的发展,其发生、传播、消歇与复兴表现形式将被重点关注。

  政治大学中文系教授高莉芬的论文为《一的复数性--汉代画像石中的西王母及其配属动物图像研究》,文章指出,汉画像中的“兔”明显存在两种象征系统,一是“月中兔”,多与日轮中飞翔的阳鸟配对出现,一是“西王母配属兔”,多以执杵捣药的形象出现。捣药兔具有“不死药”的象征意义。同时文章也检视了捣药兔的一些地域性变异。此文的观点得到评议人的首肯,对此文章的讨论集中在“为什么兔子会进入到月中去?”的问题上,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锺宗宪的论文发言题为《现代神话小说比较研究--以〈奔月〉、〈最后之箭〉为例》,鲁迅的《奔月》以及王孝廉的《最后之箭》三部曲都是取材于神话传说的后羿、嫦娥故事群,钟宗宪教授以“神话小说”创作的角度对这两部小说加以分析、诠释、比较,认为前者是单纯地借故事人物的重新典型化来表现作者所指涉的现实,后者则是以后理解的方式,用现代主义的手法对故事进行再演绎与再创造,并赋予了深刻的人生关怀。在此比较分析基础之上,作者认为魔幻写实作品与神话的主要差异有两点:1、前者必定以现实的时间观念为基础,而神话无此需求;2、魔幻写实作品的作者与接受者都不再对叙事内容抱持信以为真的态度,而是将扭曲的时间观念视为文学表现手法,以此为前提,魔幻写实作品与神话在创作思维上有雷同之处。这或许是现代神话小说创作的未来趋势。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吴晓东空间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春节文化论坛”(发言摘要)
下一条: ·专家:春节庙会不能抓“经济”丢“文化”
   相关链接
·“数字环境中的非遗保护:互联网失序治理与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刘魁立文集》(八卷本)新书发布会 暨学术研讨会在南京隆重召开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2023嘉兴端午民俗研讨会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在线专题研讨会召开·[祝鹏程]朱大可神话研究的症候式批评
·[毛巧晖]2022民间文学研究:回归文学及其当代价值的探求·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钟敬文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钟敬文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即将召开·[祝鹏程]作为文化批评的神话研究及其不足
·[叶涛]在“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召开
·“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学术研讨会·“学科史读与写”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姚小凡]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二十年中国民间传说研究综述·[胡琳遥]《白蛇传》传说研究综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