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珠老人
年轻的艺人们聚会在青海湖边
新闻背景 近日,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格萨(斯)尔史诗传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闻通报会。2009年9月26至28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我国的“格萨(斯)尔史诗传统”被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格萨(斯)尔》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篇幅最长的、内容浩瀚的活态史诗传统,由我国藏族和蒙古族等民族共同创造,藏族称为《格萨尔》,蒙古族称为《格斯尔》,统称《格萨(斯)尔》。史诗《格萨(斯)尔》以韵散文兼行的方式讲述了格萨(斯)尔王降伏妖魔、抑强扶弱、各民族和谐相处,建设美好家园的英雄故事。格萨(斯)尔史诗传统堪称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堪称中国族群文化多样性和人类文化创造力的生动见证。作为格萨尔史诗传统两次申遗的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口头传统研究专家朝戈金教授对格萨尔史诗传统有深入的了解,本报记者请其为读者详细解读了格萨尔史诗传统的细节及申遗始末。
传承千年,人类口头艺术的奇迹和丰碑
问:格萨尔史诗传统是由说唱艺人来演述的,但很多人并没有听过,对此并不了解,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能传承千年?
答:它是世界上今天所能见到的最长的活形态史诗,前一阵有媒体说它是唯一的活形态史诗,这是不太准确的,但是它是最长的。而且它在蒙古族和藏族的传承中达到的语言艺术水平非常高,言词很优雅,用语很丰富,音调铿锵,能极其鲜明生动地塑造人物。
在仰望这些民众文化智慧的伟大丰碑的时候,我们心里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都是过眼烟云,文人学者写的一些东西可能过50年、100年以后不一定有人看,但是民间这种东西的生命力是难以想象的,有的已经传承千年。这种伟大的力量,来自于民众千百年来智慧的锻造和锤炼,是他们天才的艺术创造力凝结成的伟大的叙事传统。
问:您曾经说格萨尔史诗传统是口头艺术的奇迹和丰碑,如何理解?今天在广大的流传区域,格萨尔史诗的流传是怎样的状况?
答: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各个民族在发明文字前,大量的信息交流都是用口传的形式,可惜很多东西在历史长河中逐渐遗失了。历史上也有包容丰富的叙事史诗,比如印度的《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以及欧洲很多史诗传统,但它们多随着工业化进程逐步消失了。通过格萨尔史诗,我们可以看到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在漫长的进化和发展过程中,在文明的提升过程中,他们能创造什么样的语言奇迹。
格萨尔史诗里蕴含着那样一种伟大的情怀,人类关于爱、关于平等、关于善和恶的表现等,是它的生命力所在。今天在很多地方,尤其是牧区,格萨尔的说唱仍然深入到了民间生活的深处,维持着史诗演述的生态。不过这种演唱形式与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语境有很大关系,而当代信息技术和交通技术,文明间的冲撞,标准化教育,现代传媒发展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种环境,这也是我们现在要抢救和保护史诗传统的原因。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网 2010-01-04 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