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捍卫民间 中日学者在衢作民俗调查
  作者:巫少飞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10-03 | 点击数:8139
 


 

专家们在龙游民居苑考察

  8月31日至9月6日,“中日浙江省山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考察团”来到衢州。在为期七天的考察活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向云驹、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王恬、日本神奈川大学民俗资料研究科教授福田亚细男等12位学者,共同考察了衢州市区古城墙、古建筑、邵永丰麻饼店,开化霞山、古田山、根艺博览园,江山廿八都、三卿口制瓷作坊,龙游湖镇民舞之乡、三门源古建筑、鸡鸣山民居苑、民间剪纸等。专家们高度赞誉衢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认为衢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地方特色,而且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向云驹:我要拿着在衢拍摄的图片感动冯骥才

  向云驹是湖南湘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曾著有《人的生产与艺术的起源》、《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审美机制》、《从民族文学到作家文学》、《摹仿的产生与深化》等文集。在衢州,他每到一处就大量拍摄照片,他不止一次地感慨衢州的许多地方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是未经雕琢的璞玉,是让人震撼的珍珠、宝石。

  向云驹说,人类从各自的古村落里成长起来,走向共同的世界;古村落是祖先创造的第一批文化成果,古村落是我们今天最后的精神家园。村落是人类的摇篮,是人类文明参天大树的根脉,是农耕文明的精萃,是田园生活的守望地,是文化农村的精神堡垒。村落当之无愧的是一个群体、社区、宗族、民族的集体记忆和智慧结晶。保护好一个古村落就是保护好一座历史纪念碑。

  向云驹认为,现在衢州要摸清本地古村落的文化家底,确定村落文化价值的独特性、完整性,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在保护中求发展。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界定,向云驹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2001年热起来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第一批世界遗产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我国影响非常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我们通常说的民间文化遗产相近,它最主要的应该包括传统的表演艺术、民间的表演艺术、民俗文化;我们的语言和口头的遗产,就是口头文学;一些当代的民间传承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说唱、民俗表演,民间手工艺术,还包括美术、剪纸、年画、民居、服饰等等,范围非常庞大。

  离开衢州时,专家们讨论了明年“中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会议议程。向云驹表示,他将带着在衢州拍摄的照片去感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让冯骥才也知道衢州原来有如此之多的“无言之大美”。

  福田亚细男:古村落的保护不应“制造化石”

  曾编著出版《民俗学研究方法》、《民俗研究手册》、《日本民俗学大辞典》的福田亚细男是日本民俗学泰斗级人物。虽然他多次来过中国,却是第一次来衢州,他带来的课题是“家族·亲族的调查研究”。福田亚细男啧啧称赞衢州的廿八都、三门源古建筑、三卿口制瓷作坊等。福田亚细男说:“古村落的保护,不是从现在的建筑物和村落中把新的东西除掉,只留下过去时代制造的东西;也不是从建筑物上把后世附上去的那部分去掉,以恢复建筑当时的样子进行保存。换言之,古村落的保护不应该制造化石,而是要保护累积着丰富历史的现代的村落。”在龙游民居苑,福田亚细男说,都市的生活越来越发达,有凝重深厚历史感的古村落魅力也日渐增加。没有必要去否定这样的观光开发,但也不能为了满足人们简单安逸的要求而去制造谎言。为了制造古村落古色古香的建筑而凭想像建造一些仿古建筑,作为古村落保护的策略来说是不应该的。

  福田亚细男还解释道,即使营造了一个再现过去的氛围,但这种氛围并不能在学术上和实证上得到支持。比这更为重要的是,外国人更愿意从非常普通的百姓生活中理解中国、理解衢州。福田亚细男同时指出,古村落的保护应保护与生活同在的民俗、文化。日本在这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面对渐行渐远的古村落保护,中国、日本、韩国等还要借助国际的力量。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衢州新闻网—新闻中心 2007-09-12 16:16

上一条: ·挖掘地域文化资源 壮大城市综合实力
下一条: ·中日学者在浙江衢州进行民俗调查
   相关链接
·[刘锡诚]中芬民间文学联合考察之得失·中日联合考察浙山区非遗 明年发布调查结果
·中日学者在浙江衢州进行民俗调查·“中日农耕文化比较研究”第二次考察活动在日本进行
·中日民俗学者联合考察江南农耕文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