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专家新解民俗文化与传承
  作者:李小峰 廖济堂   摄影/图:万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2-24 | 点击数:15032
 

 

  与会代表在认真倾听专家的发言

  精彩观点

  中国人过洋节只是一种形式

  如今,很多年轻人热衷过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而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比较淡漠。中国传统节日如何走出这种尴尬的境地,是否洋节真的会冲淡我们传统节日的氛围?

  对此,刘魁立说,中国年轻人过洋节只是一种形式,与过传统节日的心理状态完全不一样,不可能产生像过春节一样的情结。年轻人对洋节的热衷,只是在寻找机缘和朋友相聚,进行个人情感宣泄,他们对洋节本身的认识并不充分。“西方人过圣诞节时一定会呆在家里,而我们的年轻人是不会在家里过圣诞节的,洋节对我们没有仪式性的意义。”

  我们要收复对民俗的感情

  刘魁立认为,“洋节会对我国传统节日形成冲击”的观点是一种误解,担心洋节导致传统节日氛围越来越淡也完全没有必要。“传统节日怎么过,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方式。不是过去的才是最好的,每一个时代都有最好的方式,如现在发短信拜年、网上祭祀等都是新的民俗。”

  “民俗是承载了很多感情的,我们要把对民俗的感情收复回来。”他坦承,从某种角度而言,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民俗在历史传统的衔接上有一定问题。“我们现在甚至不知道穿什么才算是正装”。但刘魁立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会找到代表自己民族身份的服装。

  文化竞争将成未来城市间竞争的主题

  “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未来城市的竞争将不是城市科技的竞争、经济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

  谈到城市经济发展与民俗的关系,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万建中表示,文化竞争将成为未来城市间竞争的主题,一个城市是否有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成为最终的软实力竞争。

  民俗消亡是自然规律

  “民俗消亡是自然规律,无需感慨,也没必要遗憾。”对于日益受到关注的民俗流失问题,万建中认为,市民的生活就是民俗文化,民俗的流失是大众的一次重新选择,一部分民俗文化可能流失了,但也不一定就是坏事,会有新的适应生活的现象产生,“大众没有义务保护民俗,但政府要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南昌晚报 2009-12-20 11:19:52

上一条: ·一段历史故事一种人伦温情 传统节日不再黯然失色
下一条: ·高丙中:奠定民族志的科学范式
   相关链接
·[李刚 荆淑坤]信息化时代的学术共同体构建:以中国民俗学会为例·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7-8月受理)·深切缅怀刘锡诚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
·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在山西太原成功举办·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 年年会会议手册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5-6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