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端午节,吴悠还在教室里埋头苦学,而今年的5月28日,她却在过一个真正的端午节:穿上汉服,在古乐《楚商》的伴奏下,与70多名同学一起在东湖以古法祭祀屈原。
这使得这位19岁的武汉大学二年级学生,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端午节——这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节日,与圣诞节完全不同的韵味。
吴悠此前查阅了大量古籍资料,以使祭祀活动更具古礼风范。尽管当天风雨交加,祭祀活动依旧隆重,并且成了当日央视端午特别节目的第一个现场,吴悠很满意:“有历史积淀,有文化内涵,一点也不比洋节逊色!”
端午小长假后两天,雨过天晴。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中,龙舟在东湖湖面劈波斩浪,3万名游客涌入听涛景区观看。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大三学生王舒娴眼镜都被挤掉了:“人太多了,比圣诞节的人还多!”
国家去年起将清明、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列为全国性法定假日,给许多人尤其是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回归传统、品味传统的机会。
竞渡龙舟、吃粽子、挂艾蒿、悬菖蒲……从屈原故里秭归到行吟流连的东湖,从商场超市到街道社区,越来越多的人在享受着假日生活的同时,更多地忆起了屈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悄然增加。
被人们青睐的不只是端午节。今年清明节,出城祭扫公墓和祭拜祖先的武汉市民骤增至400万人次,为2007年近两倍。而去年的中秋小长假,在武汉新华路、傅家坡等各大客运站,回家团圆的人们排起了长队;城内,江滩、黄鹤楼、东湖等景点游人如织。入夜,圆月高挂,饮茶赏月品食月饼,人气直逼黄金周。
与此同时,眼下商家的吆喝也不再重“洋”轻“土”,传统节日也成其重要经济增长点。
一段历史故事,一种地域风俗,一份人伦温情。在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魁立看来,传统节日如今正承载着全新的寄托与期望,重新回归社会主流,其文化魅力正悄然重现。“前几年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风行九州,民族传统节日相形之下黯然失色。而今,与洋节相比,传统节日完全处于下风的状况已大为改善。”武汉民俗学家刘谦定认为,传统节日文化的复兴,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象征,展现的是中华文明以开放的心态面对西方文化、进而重树自信心的表现。只有百姓过好传统节日,从精神到心理得到满足,节日遗产才能传承,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脉的最好保护。(来源: 湖北日报;记者 江卉 实习生 雷彦秋)
文章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9年05月31日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