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粤剧申遗成功=前途无忧?
——粤剧联合申遗背后有着怎样的曲折内幕?申遗成功对粤剧将来影响几何?
  作者:记者 郭珊   摄影/图:曾燕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1-08 | 点击数:9730
 

 
 
 
 
  粤剧《风雪夜归人》剧照 
 

  ■粤剧申遗专题

  核心提示

  2009年国庆期间,粤港澳三地联合申报的粤剧,被宣告正式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消息传来,海内外粤剧爱好者为之激动难捺,奔走相告。来自粤港的林家声、丁凡、文千岁、倪惠英、彭炽权、欧凯明等20多位大老倌,同聚红馆,连续两天举行“粤港澳红伶齐唱贺国庆”粤曲演唱会,受到香港戏迷的空前追捧。

  此次粤剧申遗的成功,是对历代粤剧人辛勤付出的告慰和褒扬,更是对粤剧未来发展的鼓励和鞭策,它既是粤剧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粤港澳跨地域文化交流合作所取得的最重要的胜利之一,标志着粤剧乃至岭南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和提升。

  对于广东而言,粤剧是广东首个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也是继昆剧后,我国第二个成功“申遗”的传统剧种。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在粤港澳三地庆祝粤剧“申遗”成功大会上发言指出:“粤剧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其生存和发展空间面临着严峻考验。粤剧的申遗成功,既彰显了它的独特艺术价值,也在警醒和提示着我们,这只是在保护和弘扬粤剧文化遗产工作中迈出的一小步,今后我们要为保存这种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付出更多的努力。”

  据悉,在未来数月内,粤港澳三地将陆续开展数十项有关粤剧的弘扬和推广活动,以进一步加深三地人民对粤剧的了解。此次粤剧联合申遗背后有着怎样的曲折内幕?申遗成功对粤剧将来影响几何?风行中国的“青春版”昆曲的运作经验能否移植到粤剧身上?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粤港澳三地知名文化人士。

 

纵横

六年磨一剑成就跨地域合作典范


  “中国成语有云‘众志成城’,粤剧成功‘申遗’就是最佳证明!”10月30日,在香港举行的粤港澳三地共贺粤剧“申遗”成功发布会上,香港八和会馆主席汪明荃一番动情的发言,在三地粤剧工作者当中掀起强烈共鸣。尽管“世遗”金字招牌对于每个人而言,含义千差万别:可能是救命稻草,或是一丝安慰,也可能是曙光再临的征兆,甚至是辉煌的前奏。

  但所有的人心照不宣的是,经过6年时间的证明,联合申报的决策是明智而实际的。早在2003年,粤港澳三地政府文化部门就商定联合申报粤剧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所以决定“团体作战”,原因之一是考虑到“世遗”申报项目有限,国内竞争激烈,化零为整形成强大合力,有助于提升成功几率;另一个原因是当时澳门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准会员”身份,在广东向国家文化部递交申报书的同时,澳门亦可直接递交申请,从不同渠道争取粤剧“申遗”成功。为此,广州市文化局成立了“粤剧申遗办公室”,并安排专项经费50万元,用于申报文本撰写、资料收集、拍摄、制作等工作。

  三地集结出击的结果,并非一帆风顺。因为经验不足等原因,2004年粤剧的首次“申遗”宣告失败,但粤剧界并未因此失去信心和斗志。2006年,联合申遗再度启动,在省文化厅的协调下,香港、澳门各出资70万港币,广州市文化局再次投入人民币80万元,共同推进粤剧的申报工作。随后,申遗工作组在收集材料、寻访名家以及赴港澳拍摄素材时又得到了香港文化博物馆及澳门文化局的鼎力支持。

  参与申报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与2004年相比,新一轮申报的文本得到了大幅度充实,例如原版申报文本中,有关粤剧内容及技术等部分的论述不足2000字;而第二次的文本单基本内容论述就超过1万字。扎实丰富的材料为粤剧成功申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三地文化界关心和支持,让申遗日程大大提速。

  “粤剧‘申遗’成功耗费六年寒暑,来之不易,堪称三地文化交流合作的典范,正是粤港澳各方的精诚合作、倾力打造,才让粤剧艺术再次迎来灿烂的春天!”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如是说。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2009-11-08

上一条: ·遗产资源,不可“透支”
下一条: ·传统习俗受关注 网民热议清明节
   相关链接
·[巴莫曲布嫫]申遗与履约: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进程看中国实践与中国经验·刚刚申遗成功的“送王船”,是一种怎样的民俗?
·[巴莫曲布嫫]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环境可持续性——以“藏医药浴法”申遗实践为主线·[谢中元]非遗传承主体存续的文化社会基础
·我国3项自然遗产地进入申遗预备名单·申遗成功是保护发展新起点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谈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藏医药浴法”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朝韩申遗合并,传统摔跤希日木列入非遗名录·[乌丙安 胡玉福]“俗信”概念的确立与“妈祖信俗”申遗
·[刘婷]“后申遗”时期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一周年之大事回顾
·[官茹瑶]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价值与意义·世界遗产委员会克拉科夫会议诞生21项新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年度会议在克拉科夫开幕·专家学者齐聚杭州共探“社区参与”实现非遗“活化”
·把握契机 推进非遗保护传承·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我们重新理解传统文化的契机
·三门祭冬,少长咸集聚亲情·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千年智慧照耀现代生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