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民间文学、民俗类项目保护工作展开培训
  作者:张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1-18 | 点击数:5924
 

 
  本报曲阜电 (张巍)2009年11月8日至14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民俗类项目保护工作培训班”在山东省曲阜市召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孔子研究院等机构的相关专家,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和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共23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培训活动。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文化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具有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通过理论和应用理论的探索及科学研究解决一些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培训中,有关专家学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的保护经验为案例,就民间文学、民俗保护中的意义、田野调查方法、保护规划等专题对学员进行了专项指导和培训。为使学员更为直观地掌握和了解保护工作特点,培训班特别邀请江苏省和浙江省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关专家介绍了本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取得的宝贵经验。

  在“民间文学、民俗类项目保护工作中的相关问题讨论会”上,各省、市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线工作人员,重点介绍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设所取得的经验,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参加培训班的学员表示,通过此次培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意义和民间文学、民俗学的保护方法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与申报等有了直观的认识,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向,同时也了解了各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验和教训,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11月17日07:5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4000余种数字化中文古籍自日本“回家”
下一条: ·2009年文化领域逆势上扬:热潮涌动也存在隐忧
   相关链接
·[杨利慧、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黄永林]非遗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责任与协同
·[王晨阳]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康丽]当代学科生产与民间文学的发展自省
·《民俗研究》:2024年第6期目录·[唐璐璐]遗产叙事的时空旅行:中国非遗申报片的媒介考古学研究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广州召开·[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
·[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朱莉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博物馆非遗展陈叙事模式研究(2013-2023)
·[赖晓君]情书的世界:关于晚明书信集《丰韵情书》的民俗考察·[朱志平 靳冉]当代语境下民俗艺术价值重构与转化
·[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朱家钰]“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周淼]过程性视角下类民俗的生产
·[郑艺星]赛博功德与电子木鱼:试述民俗事象的当代变体·[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