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首页民俗与教育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边巍]寻找乡土中的生命能量
  作者:边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2-08 | 点击数:15732
 


  美丽的湘西谁的家?

  ──探访湘西乡土教材试验地龙山二小

  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留给人们的是青山、秀水、小竹篓、吊脚楼,还有一点淡淡的哀伤。而眼前的湘西龙山完全是另一种景象:机动车的长鸣覆盖着县城小小的天空,街巷两旁挤满了商店和摊位,就像一个大贸易市场。唯有招牌小吃提醒你身处湘西,而这个湘西却令人不知所归。李开奇说沈从文的那番景致在少有人的深山是可以看到的。和每一个走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一样,龙山没有了原来的安详,而新的秩序显然还在建设之中。站在龙山街头,这本《美丽的湘西我的家》变得抽象起来:如果湘西不见了,那教材里的“家”又在何处?

  《美丽的湘西我的家》由“天下溪”和湖南湘西州教科院共同开发,香港乐施会出资印制。目前,所印制的6000册教材已进入湘西州9所小学开课使用,龙山二小是龙山县城唯一的试点学校。天下溪乡土教材负责人王小平告诉记者,这本小书的制作方式和国家统一教材不同,并不是专家们坐在北京的办公室想出来的——湘西本地教师撰写了大部分内容,美术作品均来自龙山二小李开奇老师和他的学生。由于龙山位于湘西北部山区,交通不便,项目组至今未曾到达当地了解教材的使用情况。

  这本乡土教材以湘西山水、吊脚楼、美味腊肉、民歌、民俗、人物等为主要内容,整体风格简洁清新。翻看其中,龙山二小李开奇指导学生们完成的质朴清新的儿童画作确实为《美丽的湘西我的家》增色不少:民族气息浓郁,色彩亮丽,相比之下其他的照片倒显得呆板了。李开奇参与NGO项目并不是第一次。2003年,他参加美国福特基金会在中国开展的“蒲公英”乡土美术项目,并参与编写了不少民间美术教材。他组织学生创作的乡土美术作品参加过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北京美术双年展。这是他最引以为豪的事情之一。

  李开奇说这些都是分内的工作。他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既教学生们做草编、搓花、扎纸等传统的湘西民间手工,也教大家画当地的风景和民俗。这些工作做得久了,就有了异样的感受。“因为这些东西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你就会有一种主动去保护甚至通过什么传承的想法”。至于意义,他说不太清。李开奇从小在这里长大,乡土完全浸透在他的生活和情感中。

  在龙山,这本教材的使用者是二小五年级六个班的学生。这门课程没有专职的老师,由美术、音乐或者语文老师共同来完成。在和孩子们的对话中,天真的孩子毫不掩饰对这门课的喜爱之情,因为是家乡的故事或者因为不用考试。但是他们的回答里更多的是大人对于这门功课的态度“爸爸妈妈说,这些知道一下就可以,还是要学好语文和数学,这样才能走向世界”,“能锻炼我们的口语,让我们更好地说普通话……”

  对于李开奇把《美丽的湘西我的家》引入课堂教学这件事情,他的很多同事对此很不以为然并不作评价。而对于这个在龙山只处于二流位置的小学来说,这也不失为建设特色学校的手段之一。

  一位体育老师说,龙山二小的大课间不仅做全国统一的广播体操,体育教研室还把民间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搬到了校园里,比如竹竿舞、压枷(一种角力活动,其灵感来源于牛耕)、土家摆手舞等。“在课程开发上我们以自己的民族特色先走一步。”他的语气斩钉截铁。

  对于记者以乡土教材为由的采访,学校显得一脸茫然并怀疑记者的身份和采访的真实意图。在即将离开龙山的时候,校长从外地回来接受了短暂的采访,并谈起了外出北京天津考察的收获。他说湘西的土家文化中有很多值得发扬的好东西。具体问其是什么,他笑,看着李开奇没有回答。

  对于一个外乡人来说,湘西也许意味着独特的文化和审美趣味;但对于本地人来说,湘西又是什么?也许繁华的城市才是一致的向往。

  值得庆幸的是我走进过龙山二小五年级三班的教室,湘西在一个瞬间出现。这教室里的歌声快乐、投入、自然、响亮,学生们正在唱他们喜欢的当地民歌等待老师的到来。本能的以为是欢迎客人的表演,李开奇说这里的学校都有这样的传统。

  “一班班嘀格(嘀格就是小或者少的意思)的伢儿,就像嘀格的鸟,张开嘀格的翅膀,飞出嘀格的巢,外面的世界真奇妙,要去瞧一瞧”,教室里飘荡的是湘西民间青山绿水的地方才会有的悠扬。

  走出去,走出去!这是多少被大山环抱的乡村的梦想,而又有多少人在走出去的路途中夜夜梦回大山。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文化纵横》2009年第1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卓雯]地方性知识视野中的乡土教材开发及使用
下一条: ·郝冰:乡土教材与地方性知识教育
   相关链接
·郝冰:乡土教材与地方性知识教育·[刘卓雯]地方性知识视野中的乡土教材开发及使用
·"少年儿童阅读年"启动 广州记忆数据库将公开·要让嘉兴的孩子知道家乡的民间文化绝活
·留住民族文化的根 全国乡土教材研讨会在湘召开·湘西探索乡土文化传承新路
·民歌走进课堂·乡土教材给乡村教育多一种选择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