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音影图文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音影图文报道

俄国汉学家李福清做客南开 希望中国古籍研究后继有人
  作者:朱虹 韩诚   摄影/图:陈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2-03 | 点击数:11503
 


俄国汉学家李福清做客南开 陈晨 摄

 

  人民网天津11月21日电(朱虹、韩诚)11月20日,俄国汉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李福清走进南开大学90年校庆名家讲坛。李福清在演讲中表示,在许多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中,很多中国的古籍和年画都无人问津,希望古籍研究后继有人,有更大的发现。

  “与中国古籍结缘非常偶然,是一本《石头记》的手抄本引发了我的兴趣。1963年,我到列宁格勒东方研究所看望我的好友孟列夫,发现了在1832年一位留学生库尔良采夫从中国带回的《石头记》八十回抄本。和大家知道的120回本不同,这个留学生做了大量的批注,很有学术价值。” 77岁的李福清将自己与中国古籍的不解之缘作为此次讲座的开场白。

  在研究了《石头记》的手抄本之后,李福清就开始了对欧洲各地中国古籍的调查。从圣彼得堡大学图书馆到巴黎博物馆,从大英博物馆到西班牙古堡,从布拉格的私人博物馆到波兰小镇克拉克的私人收藏室,李福清发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古籍。

  李福清详细讲解了他的研究方法,“每到一个新的图书馆或博物馆,最先要看他们的图书目录,一般要用很长时间去检索每一条图书的记录,通过目录可以很快地发现珍惜的古籍,许多有意义的研究就是在目录之中发现的。”

  “在研究中国古籍的同时,中国的‘俗文化’更加吸引我的目光。广东地区的‘木鱼书’、华北地区的‘梆子戏’和民间的‘鼓词’、‘民歌’,前人对这些‘俗文化’研究非常少。而我对年画的研究,则是受了我的老师阿列克谢耶夫院士的影响。”李福清讲述了自己对“俗文化”资料的搜集。

  李福清回忆,在巴黎图书馆查看资料时,一周只能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开放,在布拉格的私人博物馆,李福清只能在一张小桌子上查看文献,更让他惋惜的是许多博物馆馆藏古籍不对外开放和中国古籍研究的后继乏人。他说,在许多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中,很多中国的古籍和年画都无人问津,而我的年龄已经大了,希望有人能够继续我的研究,做出更大的发现。

  李福清(Б.Л.Рифтин),1932年生于列宁格勒,现任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李福清著有《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在苏联》、《中国神话故事论集》、《李福清论中国古典小说》等书,并于2003年荣获我国教育部颁发的“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

 

【相关报道】

访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汉学家李福清:美丽就在民间

人民网 2009-11-21 9:00:41

  人民网·天津视窗11月21日电:来津参加“心灵的桥梁——中俄文学交流计划活动”的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汉学家李福清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大概十几年前,记者就在冯骥才先生的家里见过他,这次,由他主编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藏品卷》也作为该活动的一个重要项目首发。

  李福清说,可能中国有很多读者会感到奇怪,为什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中有俄罗斯藏品卷?这是因为俄罗斯藏有大量中国木版年画——在中国之外,全世界拥有中国年画最多的国家,当数俄罗斯,且以天津的杨柳青年画为最。因为晚清时,俄罗斯主要与中国的北方发生联系。当年,西方人在中国多买较贵的名画家的卷轴画,而俄国人不同,他们更愿意买很便宜的民间年画。一般来说,本国人是看不起民间文化的,外国人却不同。从前俄国有学问的人与中国文人都对民间文化采取轻视的态度。举个例子,1824年,当俄国著名民间版画研究者斯涅基列夫向俄国文学爱好者协会提交一篇研究民间版画的论文时,几乎被拒绝,因为协会的某些会员对是否可以研讨此等粗人俗物提出了质疑。

  1896—1897年,俄罗斯植物学家科马罗夫去中国东北调查那里的植物,看到市场上的年画,认为是了解中国民间文化的好材料,就开始大量购买。1897年,他在地理学会汇报中国东北植物调查成果时展览了这些年画,但来听讲座的汉学家对此毫无兴趣,倒是学中文的一年级大学生阿理克(阿列克谢耶夫的汉名)看了其中的一幅年画,觉得它是那样美丽。1906年,阿理克来北京进修,马上开始买年画,且在三年之内,搜集了近3000幅晚清年画。阿理克回国后,于1910年在圣彼得堡皇家地理学会举办了世界上第一次中国年画展,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研究中国年画的文章。他不是艺术学家,但是他从文化学的角度,将其视为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标志物。此后,还有不少俄罗斯人来中国购买年画,其中有医生、军官、画家等等。

  李福清说,冯骥才先生委托我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藏品卷》,我非常高兴。因为我和他一样,认为民间的东西,是最能深入一个民族内心的,它是美丽的! (周凡恺)

 

  文章来源:人民网 2009年11月21日13:2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粤港澳共同申报 粤剧列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一条: ·“小虎威威”当选2010年地坛庙会吉祥物
   相关链接
·[王玉冰]荷兰汉学家高延的中国节俗考察与书写·90年前,一位美国汉学家用影像“留住”美丽的中国篮子
·[郝苏民]中华文明凝聚力与传播力·[俄罗斯]李福清:《神话与民间文学——李福清汉学论集》
·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院士论文集《神话与民间文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英国汉学家杜德桥教授逝世
·专访印度汉学家墨普德:他将李白、鲁迅、毛泽东的诗传向印度·中国古代有自己的一套传统自然学
·德国汉学家薛凤:《天工开物》让我与中国科技史结缘·[张冰]“体裁诗学”视角中的故事文本研究
·[海峰]李福清与中亚回族语言文化的情缘·著名汉学家孔飞力与他的中国学研究
·[刘锡诚]一个俄国汉学家的无悔人生·[刘锡诚]十九世纪俄国古典作家的民间文学观概述
·[倪锺之]寻访木鱼书:李福清的曲艺版本研究·[白若思]回忆恩师李福清先生
· [倪钟之]对评话《三国》的研究·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大学举行
·俄罗斯著名汉学家李清福院士追思会在京举行·[刘锡诚]一个甲子的倾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